(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题目

(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相似考题

3.对联,又称对子、楹联,是单独使用的对仗的句子,它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山东省境内旅游景区有许多名联,例如:对联1: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对联2: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对联3: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对联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1)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对联实际上是一种对偶艺术,门联是最早出现的对联形式B.搜集、整理对联最早的是清人梁章钜,他的《楹联丛话》风行一时C.对联平仄要求是二、四、六字可灵活,一、三、五字及押韵字则必须分明D.对联若上下两联意义完全相同,称为“对仗”;若上下联意义不围绕同一个中心意思,各说各的,称为“对开”,这都是对联的忌讳(2)以上四幅名联的作者及年代是( )。A.清纪昀;现代郭沫若;元赵孟频;现代郭沫若B.清乾隆;现代郭沫若;清刘凤诰;现代郭沫若C.清纪昀;现代郭沫若;清刘凤诰;清蒲松龄D.清乾隆;现代沈雁冰;元赵盂频;清蒲松龄(3)与对联2相关内容正确的是( )。A.美芹,出自《诗经.大雅》B.对联所评述的人物是济南历城人C.对联中所评述的人物写了许多诵咏济南景物的诗词文章,最著名的是《齐州二堂记》。D.对联的上下联均展示了人物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4)从对联的关联方式来看,上述四幅对联中属于正对的是( )。A.对联1B.对联2C.对联3D.对联4(5)根据对联的特点,对联“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嶂奇观” 中缺失的字应是( )。A.九B.百C.千D.万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更多“(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 ”相关问题
  • 第1题:

    相传我国最早的对联、春联是五代后蜀主孟昶锁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参考答案:对

  • 第2题:

    怎样进行联线,对联线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1)联线时,联线人员应把手洗净擦干,以免增加接头电阻和影响接头导通,然后把电雷管脚线解开,刮净接头,进行脚线间的扭结联接。脚线联接应按规定的顺序从一端向另一端进行。如脚线长度不够,可用规格相同的脚线作联接线,联线接头要用对头联接,不要用顺向联接,不要留有须头。当炮眼内的脚线长度不够而需接长脚线时,2根脚线接头的位置必须错开,并用胶布包好,防止脚线短路和漏电。(2)电雷管脚线间的联线工作完成以后,再与联接线联接。(3)联接线与爆破母线联接。

  • 第3题:

    (3)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参考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


  • 第4题: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C

  • 第5题:

    某教材在《香菱学诗》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根据家庭或学校的特点创作一副对联。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体现语文课程功能的多面性,应用名著中提出的作对联的方法
    • B、体现了读写结合,在实践中体会香菱学诗的快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 C、要求作对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 D、体现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

    正确答案:D

  • 第6题:

    我国为了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第7题: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民族区域自治

  • 第8题: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第9题:

    判断题
    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对偶就是对联。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2)据对联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有何重大成就?三大改造何时基本完成?对联三是湖北某农户1980年张贴的春联,哪一政策的实施使春联中相对富裕现象的出现?

    正确答案: 武汉长江大桥;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制度,它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正确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关于对联的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但是,对偶并不等于对联 B.对联的产生,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挂“桃符” C.对联开始是写在桃木板上的,后来才写在纸上 D.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唐代的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C.民族区域自治是一项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CD
    118.CD[解析]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错误;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区域是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并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地区,B错误;CD的观点正确。

  • 第15题:

    我国第一副对联出现在()。

    • A、秦汉
    • B、五代
    • C、宋元
    • D、明清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这些重大成就的原因。


    正确答案: 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党和政府正确的领导等

  • 第17题:

    对联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3)对联四反映了建国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对联五体现我国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联六中,“梅开三度”是指70年代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其中最早的一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第19题:

    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对偶就是对联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单选题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该对联反映了哪个条约签订后的情形()。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某教材在《香菱学诗》一课安排了这样的学习活动:根据家庭或学校的特点创作一副对联。对这一设计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体现语文课程功能的多面性,应用名著中提出的作对联的方法

    B

    体现了读写结合,在实践中体会香菱学诗的快乐,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C

    要求作对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D

    体现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


    正确答案: D
    解析: “体现综合性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开展学习活动”不准确,题干是在阅读鉴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进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

  • 第22题:

    单选题
    关于对联的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对联,但是,对偶并不等于对联

    B

    对联的产生,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挂“桃符”

    C

    对联开始是写在桃木板上的,后来才写在纸上

    D

    保留至今的最早的对联是唐代的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给付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 对联四: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对联五:万紫千红增特色,三通两制促和平 对联六: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1)宣告“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这种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正确答案: 新中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