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民众的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种变化的主要因素。
第1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 2 ) 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第2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2)历史背录.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杜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3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4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的贡献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影响: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5题:
(2)据材料二,指出美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变化:西欧依附(受制)于美国到逐步摆脱美国控制而独立自主(或美欧关系分化)。
原因:美国经济发展实力相对下降;西欧(欧共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第6题: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捷克斯洛伐克成为受害者是哪一政策导致的?推行这一政策、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国家有哪些?
政策:绥靖政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
第7题: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4分)
自主研发;引进技术。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第8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英国当时是侵华殖民利益最大的国家。中国工人阶级参加五四运动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恐慌,害怕运动触动英国的在华利益。
第9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归纳其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
第10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成熟),则兆庶(众百姓)非国家所有。”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宋代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本,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时期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铁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14题: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
①东周;②战国。周武王。使周王朝紧密地联为一体;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
第15题: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签订的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危害?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6题:
(3)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俄、美国在应对社会发展危机上的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经济与国家调节相结合)
第17题: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原因。
原因:双方综合实力的消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18题: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在原因。(4分)
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式汽艇,造舰技术仍然落后。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第19题: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20题:
第21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清朝前期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你认为这一对外政策的实行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此你有何感想?
第22题:
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 曹魏 | 西晋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26% | 15% | 4% | 17.2% | 24.5% | 46.1% |
第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