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第1题: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铁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2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丞相。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第3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4题: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深圳崛起的契机是什么?分析深圳成为最具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原因有哪些?
契机: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原因:深圳是全国城市中单位面积经济产出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兼顾环保。
第5题: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政府让两国关系“一天天好起来”的处理原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外交原则的国际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6题: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扩大消费需求,解决失业问题。
第7题: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2分)
汲取儒家君子品格的价值观;对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提出了作为国家意志形态的共同价值观。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稳定了社会秩序。
第8题: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持这种态度的原因。
英国当时是侵华殖民利益最大的国家。中国工人阶级参加五四运动引起英国殖民当局的恐慌,害怕运动触动英国的在华利益。
第9题:
二战后至今,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哪两方的冲突()。
第10题:
概括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儒学能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与结果。
第11题:
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
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发关键
对珍贵水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第12题:
第13题: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2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杜会铁序。
第14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图1拍摄的背景。
背景:日本轰炸上海;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爆发。
第15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上海租界公园问题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海租界公园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焦点:是否允许华人进入公园;历史根源:根据《南京条约》,清朝政府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第16题: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1)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2)“一国两制”的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3)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17题: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瓦特的贡献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影响:推动了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18题: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原因。
原因:双方综合实力的消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19题: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14分)
第20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第21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实行“一条鞭法”的影响。
第22题:
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第23题:
美国与巴基斯坦
印度和巴基斯坦
以色列和美国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