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后迅速发展,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以及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贡献。
(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作用),(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突出贡献)。
第1题: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第2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2)历史背录.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杜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3题:
(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5分)
第4题: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第5题: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民治”,新中国成立后在制度建设和完善法律体系方面做了哪一些努力?请各列举一项。
制度建设: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完美法律体系:自1979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第6题: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泉州港衰落给予哪些历史反思。
改革开放才能发展,和平稳定才能发展。
第7题: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签订的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危害?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8题:
(3)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俄、美国在应对社会发展危机上的共同之处。
共同之处: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或市场经济与国家调节相结合)
第9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说1857-1859年的印度民族大起义具有广泛性?这次起义的主力(或突击力量)是谁?印度土兵除了不堪压迫和歧视外,促使其率先起义的内在因素(或内在动力)是什么?
各地民众,不分阶层、种姓、宗教都积极参加(上至封建王公,下至土兵、农民、手工业者都参加了起义);土兵;民族主义的感召(爱国主义精神)。
第10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说明美国政府兴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对工业的调整。加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业生产;便利了水上交通;吸纳了大量失业者就业;刺激了生产和消费;提高了该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等。
第11题:
(2)针对材料二所反应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2)由于西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在经济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传统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12题:
第13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 2 ) 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第14题: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9分)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第15题: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第16题: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迅速的原因。
政府的大力支持;具备大规模远航的客观条件(如造船技术、指南针的应用、气候条件);郑和等远航者的才能。
第17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18题:
(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广东省。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19题: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
主要目的:扩大消费需求,解决失业问题。
第20题: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战后美欧关系演变的原因。
原因:双方综合实力的消长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第21题: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
相同点:背景:二战削弱帝国主义力量;二战后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支持和对帝国主义势力的牵制。方式:独立斗争形式多样,民众积极参与。作用:扫除了发展障碍,促进了本国的发展;瓦解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和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多极化。
第22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1927——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态势,并分析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9分)
曲折面艰难地发展。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度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民族工业在1929年后仍能坚持下去。
第23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归纳其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