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5岁。因高热、寒战伴咽部疼痛4天入院,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服用甲巯咪唑治疗。查体: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压痛明显,胸骨压痛(-),肝脾不大。Hb126g/L,WBC 1.6×10/L,N15%,PLT112×10/L。骨髓检查:粒系增生低下,以中晚幼为主,红系和巨核系大致正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白细胞减少症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粒细胞缺乏症

题目

患者女性,35岁。因高热、寒战伴咽部疼痛4天入院,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服用甲巯咪唑治疗。查体: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压痛明显,胸骨压痛(-),肝脾不大。Hb126g/L,WBC 1.6×10/L,N15%,PLT112×10/L。骨髓检查:粒系增生低下,以中晚幼为主,红系和巨核系大致正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白细胞减少症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女性,35岁。因高热、寒战伴咽部疼痛4天入院,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服用甲巯咪唑治疗。查体:颌下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女性,30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半年,妊娠3个月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加重,治疗宜选

    A、甲巯咪唑

    B、卡比马唑

    C、甲基硫氧嘧啶

    D、丙基硫氧嘧啶

    E、普萘洛尔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患者,女,26岁,因甲状腺肿大就诊,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医师告知患者需坚持服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并定期到医院复查。

    有哮喘病史的甲亢患者,不宜使用的药物是
    A.丙硫氧嘧啶
    B.普萘洛尔
    C.甲硫氧嘧啶
    D.卡比马唑(甲亢平)
    E.甲巯咪唑

    答案:B
    解析:

    抗甲状腺药物主要副作用有粒细胞减少和药疹。服用过程中注意及时识别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每周监测血象。
    若白细胞低于4.0×10/L,要注意预防感染,若白细胞低于3.0×10/L或中性粒细胞低于1.5×10/L,应停药。
    普萘洛尔会诱发支气管哮喘。

  • 第3题:

    患者女性,35岁。因高热、寒战伴咽部疼痛4天入院,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服用甲巯咪唑治疗。查体:颌下淋巴结明显肿大,压痛明显,胸骨压痛(-),肝脾不大。Hb126g/L,WBC 1.6×10/L,N15%,PLT112×10/L。骨髓检查:粒系增生低下,以中晚幼为主,红系和巨核系大致正常。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白细胞减少症
    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E.粒细胞缺乏症

    答案:E
    解析:

  • 第4题:

    女性,25岁,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半个月,1周前开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1天来高热、咽痛来诊,既往体健。查体:T39.9°C,急性热病容,咽充血。化验血血红蛋白126g/L,白细胞1.3×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3×109/L,血小板148×109/L。该患者应给予下列治疗,除了

    A.立即停服甲巯咪唑
    B.改用卡比马唑
    C.住消毒隔离病房
    D.皮下注射G-CSF
    E.应用广谱抗生素

    答案:B
    解析:
    [考点]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处理
    [分析]该青年女性患者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治疗后出现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并发感染,因此对该患者应立即停服甲巯咪唑,住消毒隔离病房以防止继续感染,皮下注射G-CSF促进骨髓粒细胞生成,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感染,但不能改用抗甲状腺药物卡比马唑,因为卡比马唑虽然可以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但同样可以引起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所以该题的答案是B。

  • 第5题:

    患者女,28岁,甲状腺功能亢进病史1年,因感染出现意识模糊。查体:T39.2℃,P180次/分,诊为甲亢危象入院,首先的治疗药物是( )。

    A.甲巯咪唑
    B.丙硫氧嘧啶
    C.卡比马唑
    D.普蔡洛尔
    E.放着性131碘

    答案:B
    解析:
    抗甲状腺常用药物包括硫脲类(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等药物)和咪唑类(甲硫咪唑、卡比马唑等药物)。通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酶系,抑制碘离子转化为新生态碘或活性碘,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丙硫氧嘧啶还具有阻滞T4转变为T3以及改善免疫的功能,因此严重病例或甲状腺危象时作为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