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17岁。发热,皮肤紫癜、齿龈肿胀1个月。皮肤散在紫癜,淋巴结、肝脾大。白细胞42.0×109/L,分类可见原始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能被NaF抑制,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类白血病反应E.淋巴瘤

题目

患者,男性,17岁。发热,皮肤紫癜、齿龈肿胀1个月。皮肤散在紫癜,淋巴结、肝脾大。白细胞42.0×109/L,分类可见原始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能被NaF抑制,过氧化物酶染色弱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淋巴瘤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性,17岁。发热,皮肤紫癜、齿龈肿胀1个月。皮肤散在紫癜,淋巴结、肝脾大。白细胞42.0×109/L,分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男性,17岁。发热,齿龈肿胀1个月,皮肤散在紫癜,淋巴结、肝脾大,白细胞42.0×109/L,分类可见原始细胞,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能被NAF抑制,过氧化酶染色弱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淋巴瘤


    正确答案:A
    根据题干所述症状体征“发热,齿龈肿胀1个月,皮肤散在紫癜.淋巴结、肝脾大,白细胞42.0×109/L,分类可见原始细胞”考虑为“急性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强阳性,能被NAF抑制,过氧化酶染色弱阳性,考虑为“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本题选A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阴性、过氧化酶染色弱阴性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弱阳性,NAF抑制<50%,过氧化酶染色(一)~(十+)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考点: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

  • 第2题:

    男性,20岁,发热2周伴皮肤散在紫癜,颈部及腋下可触及4.0cm×1.0cm大小淋巴结5~6个,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5×109/L。
    [问题1][单选题]
    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A、血细菌培养
    B、白细胞分类
    C、胸部X线片
    D、骨髓象检查
    E、血小板抗体测定

    答案:D
    解析:
    患者急性起病,发热、贫血、出血、淋巴结和肝脾大,白细胞增高,血小板下降,故考虑为急性白血病,确诊需进行骨髓象检查。故选D。

  • 第3题:

    男性,20岁,发热2周,体温38~ 39℃,检查皮肤散在紫癜,颈部及腋下可触及0.5cm×1.5cm大小淋巴结5~6个,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0× 109/L,血小板25×109/L。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A、血细菌培养
    B、白细胞分类
    C、胸部X线片
    D、骨髓像检查
    E、血小板抗体测定

    答案:D
    解析:

  • 第4题:

    男性,20岁,发热2周,体温38~39℃,检查皮肤散在紫癜,颈部及腋下可触及0.5cm×1.5cm大小淋巴结5~6个,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5×109/L。
    [问题1][单选题]
    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A、血细菌培养
    B、白细胞分类
    C、胸部X线片
    D、骨髓象检查
    E、血小板抗体测定

    答案:D
    解析:
    患者有发热,出血及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低于正常考虑为急性白血病。

  • 第5题:

    共用题干
    男性,20岁。发热2周,体温38~39℃,检查见皮肤散在紫癜,颈部及腋下可触及0.5~1.5cm大小淋巴结5~6个,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5*109/L。

    对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
    A:血细菌培养
    B:白细胞分类
    C:胸片X线片
    D:骨髓象检查
    E:血小板抗体测定

    答案:D
    解析: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应怀疑白血病,骨髓象是诊断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高热、头痛、呕吐、Kernig征(+),应考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常发生在治疗后缓解期。治疗应予化疗+鞘内注射M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