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2岁,因“腹痛、腹泻10 d”来诊。排粪4~6次/d,呈暗红色果酱样。查体:右下腹压痛。血常规:RBC3.7×10/L,WBC9.1×10/L;粪常规:RBC(+++),WBC(+)。对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A.粪涂片查菌B.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C.粪培养致病菌D.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E.粪镜检寄生虫卵

题目

患者男,32岁,因“腹痛、腹泻10 d”来诊。排粪4~6次/d,呈暗红色果酱样。查体:右下腹压痛。血常规:RBC3.7×10/L,WBC9.1×10/L;粪常规:RBC(+++),WBC(+)。对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粪涂片查菌

B.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C.粪培养致病菌

D.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E.粪镜检寄生虫卵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D    
更多“患者男,32岁,因“腹痛、腹泻10 d”来诊。排粪4~6次/d,呈暗红色果酱样。查体:右下腹压痛。血常规:RBC3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32岁。10天来腹痛、腹泻,每日大便4~6次,呈暗红色果酱样。查体:右下腹痛。实验室检查:粪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为9.1×10/L,红细胞3.7×10/L。对本例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粪便涂片检菌

    B.粪便培养致病菌

    C.粪便镜检寄生虫卵

    D.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E.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正确答案:E
    本题为应用题。根据临床表现尤其是粪便外观与化验应诊断为肠阿米巴病。本病粪便检查常为确诊依据:其中除红、白细胞外主要是检查新鲜粪便中能活动的"大滋养体",故答案为E。A错误在于涂片检"菌"无意义。B培养致病菌但不是阿米巴原虫的培养(且后者培养阳性率很低,不作为常规检查)。C与本病诊断无关。D包囊为感染型无致病力。而本例为现病患者,也不是带包囊者。

  • 第2题:

    男,32岁,10天来腹痛、腹泻,每日大便4~6次,呈暗红色果酱样。体检右下腹压痛。粪便镜检红细胞(+++),白细胞(+),白细胞为9.1×10/L,红细胞3.7×10/L。对本例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粪便涂片检菌
    B.粪便培养致病菌
    C.粪便镜检寄生虫卵
    D.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E.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答案:E
    解析:
    该患者考虑是阿米巴痢疾,阿米巴滋养体具有致病性,仅查到包囊不能诊断本病。

  • 第3题:

    患者,男,32岁,10天来腹痛、腹泻,每日大便4~6次,呈暗红色果酱样。体检右下腹压痛。粪便镜检红细胞(+ + +),白细胞(+)。白细胞为9.1×109/L,红细胞3.7×109/L。对本例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是()

    A粪便涂片检菌

    B粪便培养致病菌

    C粪便镜检寄生虫卵

    D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E粪便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E

  • 第4题:

    男,2岁,因突发阵发性腹痛,哭闹,伴呕吐,果酱样血便6小时来诊。查体:腹肌软,脐右上方触及肿块,有压痛,右下腹触诊有空虚感。首选检查方法是
    A.腹部B超
    B.空气或钡剂灌肠
    C.腹部CT
    D.腹部磁共振
    E.腹腔穿刺


    答案:B
    解析: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腹痛(哭闹)伴呕吐、果酱样黏液血便、腊肠形腹部肿块。空气或钡剂灌肠造影可见空气或钡剂在结肠内逆行受阻,受阻端呈“杯口状”或“弹簧状”阴影,并可同时进行复位治疗。此病人考虑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是空气或钡剂灌肠。

  • 第5题:

    患者男,32岁,因“腹痛、腹泻10 d”来诊 。排粪4~6次/d,呈暗红色果酱样。查体:右下 腹压痛。血常规:RBC 3.7×1012/L, WBC 9.1×109/L;粪常规:RBC(+++) ,WBC(+)。对诊断最有参考价值的实验室检 查是()

    A粪涂片查菌

    B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

    C粪培养致病菌

    D粪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

    E粪镜检寄生虫卵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