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壁连同血管一同向卵泡腔塌陷,在LH的作用下,分化为一个富含血管的内分泌细胞团,即黄体。颗粒细胞分化为粒黄体细胞,膜细胞分化为膜黄体细胞,这两种细胞具有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结构特征。粒黄体细胞数量多,体积大,染色浅,位于黄体中央,主要分泌孕激素。膜黄体细胞数量少,体积小,染色深,位于黄体周边,与粒黄体细胞协同作用分泌雌激素。
更多“试述黄体的结构与功能?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述有粒白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有粒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如下: 白细胞为无色、有核的球形细胞。根据白细胞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可分为有粒和无粒白细胞两类。有粒白细胞胞质内含有特殊颗粒,在wright染色下又可分为3种,即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细胞核呈弯曲杆状或呈分叶状,分叶核一般2—5叶,叶间有纤细的缩窄部相连,正常成人血液中多见2—3叶核的细胞。杆状核的细胞较幼稚,若比例显著增高,临床上称之为核型左移,此现象多出现在严重细菌性感染时。胞质内散布着许多细小的颗粒,颗粒分为两种:即特殊颗粒,较小,较多,显中性,被染为淡粉红色。特殊颗粒内含溶菌酶和吞噬素等。嗜天青颗粒,较大、较少,染为红紫色。嗜天青颗粒是一种溶酶体。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细菌的功能。 (2)嗜酸性粒细胞:直径10-15μm,核多为2叶,胞质内充满粗大的鲜红色嗜酸性颗粒,(属于溶酶体,含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和阳离子蛋白等))。嗜酸性粒细胞内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有抑制过敏反应,而阳离子蛋白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嗜碱性粒细胞:数量最少,直径10-12μm,核分叶或呈S形或不规则形,着色较浅;胞质内含有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成蓝紫色的嗜碱性颗粒,可覆盖在核上。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酸嗜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基质内有白三烯。嗜碱性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

  • 第2题:

    16、试述蛋白质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与蛋白质功能的关系


    一级结构是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一级结构相似其功能也相似,例如不同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一级结构相似,仅有个别氨基酸差异,故他们都具有胰岛素的生物学功能;一级结构不同,其功能也不同;一级结构发生改变,则蛋白质功能也发生改变.例如血红蛋白由2条α链和2条β链组成,正常人β链的第6位谷氨酸换成了缬氨酸,就导致分子病镰刀状红细胞贫血的发生,患者红细胞带氧能力下降,易溶血。 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也很密切,空间结构改变,其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活性也改变。如核糖核酸酶变性或复性时,随之空间结构破坏或恢复,生理功能也丧失或恢复。变构效应也说明空间结构改变,功能改变。

  • 第3题:

    试述突触的定义、分类、结构与功能。


    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组成 结构:有独特的细胞外形,由细胞伸出长短不同的胞浆突,称树突和轴突。
    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 第4题:

    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与功能。


    捕鱼笼式核孔复合体模型: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环上有8条纤维伸向胞质面;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环上有8条纤维伸向核质面;辐是由核孔边缘伸向中心,呈辐射状8重对称,中央栓位于核孔中心。核孔复合体的功能:介导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的物质运输,其运输方式可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 第5题:

    试述肾上腺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根据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形态和排列特征,可将皮质分为三个带,即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三个带之间无截然的界限。 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较薄,约占皮质总体积的15%。细胞聚集成许多球团,细胞较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胞质较少,内含少量脂滴。球状带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醛固酮,能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小管重吸收NA.+及排出K+,同时也刺激胃黏膜吸收NA.+,使血NA.+浓度升高,K+浓度降低,维持血容量于正常水平。束状带是皮质中最厚的部分,约占皮质总体积的78%。束状带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细胞索。胞核圆形,较大,着色浅。胞质内含大量脂滴。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糖皮质激素可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并转变成糖,还有抑制免疫应答及炎症反应等作用。网状带位于皮质最内层,约占皮质总体积的7%,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状带细胞较小,核小,着色较深,胞质呈嗜酸性,内含较多脂褐素和少量脂滴。网状带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和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