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8岁,左侧阴囊有坠胀感,可扪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团块缩小,最可能的诊断是( )。
A.利尿剂
B.B受体阻滞剂
C.钙通道阻滞剂
D.α受体阻滞剂
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第1题:
男性,31岁,劳累后左侧阴囊下坠感严重,婚后3年未育。检查:站立后阴囊皮肤松弛,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消失。 该患者的诊断为()
第2题:
男性,30岁,左阴囊不适,站立后酸胀,婚后3年不育;体格检查:站立时阴囊松弛,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明显减轻,应诊断为()
第3题:
男,24岁,左侧阴囊不适,劳累时坠胀感。体查:站立时阴囊皮肤松弛,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消失,婚后4年不育。 治疗应选择( )
第4题:
患者男性,58岁,已婚,左侧阴囊坠胀感进行性加重1年余,体检:左侧阴囊表面可见蚯蚓状曲张团块,平卧后不消失,双侧睾丸及附睾正常。 为明确诊断,需进一步检查的项目有()
第5题:
男性,31岁,劳累后左侧阴囊下坠感严重,婚后3年未育。检查:站立后阴囊皮肤松弛,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消失。对该患者的治疗为()
第6题:
男性,30岁,婚后3年未育,劳累时感下腹坠胀。检查阴囊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可消失。治疗应为()
第7题:
交通性鞘膜积液
精索静脉曲张
阴囊象皮肿
腹股沟疝
睾丸附睾结核
第8题:
睾丸鞘膜反转术
睾丸鞘膜反转+疝修补术
斜疝修补术
直疝修补术
左侧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第9题:
鞘膜翻转术
疝修补术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抗丝虫治疗
抗结核治疗
第10题:
附睾炎
精索静脉曲张
鞘膜积液
左肾肿瘤
腹股沟疝
睾丸肿瘤
第11题:
左侧多发
透光试验(+)
站立时阴囊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卧位时消失
阴囊内可触及有波动的囊性肿物
可伴有下腹部坠痛
第12题:
男性,29岁,左侧阴囊不适,劳累时下腹部坠痛,婚后3年未育;检查:站立时左侧阴囊松弛,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消失。治疗应为()
第13题:
患者男性,27岁,未婚,左侧阴囊坠胀感2年余,一直未行特殊处理。最近左侧阴囊坠胀感加重,表现为久站或久坐后酸胀不适。 该患者体检发现左侧阴囊表面可见蚯蚓状团块,为明确诊断,首选哪项检查()
第14题:
患者男性,58岁,已婚,左侧阴囊坠胀感进行性加重1年余,体检:左侧阴囊表面可见蚯蚓状曲张团块,平卧后不消失,双侧睾丸及附睾正常。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为()
第15题:
男,24岁,左侧阴囊不适,劳累时坠胀感。体查:站立时阴囊皮肤松弛,可触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消失,婚后4年不育。 诊断首先考虑为( )
第16题:
男,68岁,间断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无其他不适。查体:双侧肾区未及肿物,无叩击痛,右侧阴囊可及蚯蚓状团块,平卧后不消失。下列哪项检查最有助于明确诊断()
第17题:
肾图
泌尿系CT
阴囊彩色多普勒超声
泌尿系MRI
静脉内尿道造影(IVU)
全身放射性核素扫描
第18题:
鞘膜反转术
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阴囊托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抗丝虫药物治疗
第19题:
阴囊托带
鞘膜翻转术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
抗虫药物治疗
精索囊肿切除术
第20题:
睾丸鞘膜积液
交通型鞘膜积液
腹股沟斜疝
直疝
左侧精索静脉曲张
第21题:
睾丸肿瘤
附睾炎
精索静脉曲张
隐睾
腹股沟斜疝
第22题:
阴囊CT
精液常规
阴囊及精索静脉B超
阴囊MRI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性激素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