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内容,回答题。男性,68岁。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烟3年。为明确该患者是否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宜采取的检查措施为 查看材料A.胸部高分辨CTB.血气分析C.支气管黏膜活检D.通气功能检查E.弥散功能检查

题目

根据下列内容,回答题。

男性,68岁。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烟3年。

为明确该患者是否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宜采取的检查措施为 查看材料

A.胸部高分辨CT

B.血气分析

C.支气管黏膜活检

D.通气功能检查

E.弥散功能检查


相似考题
更多“根据下列内容,回答题。男性,68岁。间断咳嗽、咳痰10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68岁。间断咳嗽、咳痰1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3年。

    心电图改变强烈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是
    A.P波增宽,有切迹
    B.右束支阻滞
    C.V~V导联ST-T改变
    D.胸导联顺钟向转位
    E.V~V导联ST段压低

    答案:A
    解析:

    1.慢性阻塞性肺病多为高龄患者,吸烟者多、吸烟量大、时间长,高分辨率CT示支气管扩张部位多在肺气肿及肺大疱周围、双上肺多见,肺功能以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多见,为了明确诊断,首选肺通气功能检查,所以本题选D。
    2.该患者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正常,血气表现应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故选B。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包括: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R/S≤1);④RV+SV>1.0mV;⑤aVRR/S或R/Q≥1;⑥V~V呈Qs、Qr、(需除外心肌梗死);⑦肺型P波:P电压≥0.22mV,或P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或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故选A。

  • 第2题:

    患者男,68岁。间断咳嗽、咳痰1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3年。

    为明确该患者是否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宜采取的检查措施为
    A.胸部高分辨CT
    B.血气分析
    C.支气管黏膜活检
    D.通气功能检查
    E.弥散功能检查

    答案:D
    解析:

    1.慢性阻塞性肺病多为高龄患者,吸烟者多、吸烟量大、时间长,高分辨率CT示支气管扩张部位多在肺气肿及肺大疱周围、双上肺多见,肺功能以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多见,为了明确诊断,首选肺通气功能检查,所以本题选D。
    2.该患者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正常,血气表现应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故选B。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包括: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R/S≤1);④RV+SV>1.0mV;⑤aVRR/S或R/Q≥1;⑥V~V呈Qs、Qr、(需除外心肌梗死);⑦肺型P波:P电压≥0.22mV,或P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或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故选A。

  • 第3题:

    男,68岁。间断咳嗽、咳痰1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3年。

    心电图改变强烈提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是
    A.P波增宽,有切迹
    B.右束支阻滞
    C.V~V导联ST-T改变
    D.胸前导联顺钟向转位
    E.V~V导联ST段压低

    答案:A
    解析: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主要依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因此本题明确诊断的检查措施首选通气功能检查,其余选型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2.本题主要考察COPD的病理生理变化。该患者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正常,pH值正常,发生此种变化的机制主要由于病变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而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3.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包括: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R/S≤1;④RV+Sv5>1.05mV;⑤aVRR/S或R/Q≥1;⑥V~V呈Qs、Qr、(需除外心肌梗死);⑦肺型P波:a.P电压≥0.22mV,或b.P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或c.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增宽有切迹的P波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提示作用。

  • 第4题:

    患者男,68岁。间断咳嗽、咳痰1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3年。

    该患者血气分析示:pH7.37,Pa065mmHg,PaCO42mmHg,引起该患者血气分析异常最主要的机制是
    A.肺泡通气量下降
    B.通气/血流比值失衡
    C.弥散功能下降
    D.肺内分流
    E.膈肌疲劳

    答案:B
    解析:

    1.慢性阻塞性肺病多为高龄患者,吸烟者多、吸烟量大、时间长,高分辨率CT示支气管扩张部位多在肺气肿及肺大疱周围、双上肺多见,肺功能以中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多见,为了明确诊断,首选肺通气功能检查,所以本题选D。
    2.该患者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正常,血气表现应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引起。故选B。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包括: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R/S≤1);④RV+SV>1.0mV;⑤aVRR/S或R/Q≥1;⑥V~V呈Qs、Qr、(需除外心肌梗死);⑦肺型P波:P电压≥0.22mV,或P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或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故选A。

  • 第5题:

    男,68岁。间断咳嗽、咳痰1余年,活动性气短2年。曾行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膈肌低平。吸烟史40年,1包/天,已戒3年。

    为明确该患者是否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宜采取的检查措施为
    A.胸部高分辨CT
    B.血气分析
    C.支气管黏膜活检
    D.通气功能检查
    E.弥散功能检查

    答案:D
    解析: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主要依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COPD)诊断的必备条件。因此本题明确诊断的检查措施首选通气功能检查,其余选型可作为诊断的辅助检查手段。
    2.本题主要考察COPD的病理生理变化。该患者血气分析显示氧分压降低,而二氧化碳分压正常,pH值正常,发生此种变化的机制主要由于病变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出现肺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而导致二氧化碳潴留。
    3.考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点包括: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R/S≥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R/S≤1;④RV+Sv5>1.05mV;⑤aVRR/S或R/Q≥1;⑥V~V呈Qs、Qr、(需除外心肌梗死);⑦肺型P波:a.P电压≥0.22mV,或b.P电压≥0.2mV,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80°,或c.当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增宽有切迹的P波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有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