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21岁,活动后心悸、乏力、气促3年,加重1周。3年来患者活动后心悸、乏力、气促,未予治疗。近1周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偶感心前区疼痛。晚间睡眠时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少量泡沫痰。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关节疼痛。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查体:T 36.5℃,P 88次/分,R 18次/分,BP 140/50mmHg。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8次/分,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胸骨左下缘传导,心尖部未闻及杂音

题目

男性,21岁,活动后心悸、乏力、气促3年,加重1周。3年来患者活动后心悸、乏力、气促,未予治疗。近1周劳累后上述症状加重,偶感心前区疼痛。晚间睡眠时不能平卧,伴有咳嗽、咳少量泡沫痰。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关节疼痛。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查体:T 36.5℃,P 88次/分,R 18次/分,BP 140/50mmHg。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88次/分,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向胸骨左下缘传导,心尖部未闻及杂音。腹部检查未发现异常。毛细血管搏动征阳性。要求:根据以上病历摘要,请写出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与治疗原则。


相似考题
更多“男性,21岁,活动后心悸、乏力、气促3年,加重1周。3年来患者活动后心悸、乏力、气促,未予治疗。近1周劳累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70岁。反复咳嗽、咳痰十余年。近3年来劳累后心悸、气促,入院时发绀明显,呼吸困难,应采取的体位为

    A、仰卧位

    B、侧卧位

    C、头高足低位

    D、端坐位

    E、膝胸位


    参考答案:D

  • 第2题:

    患者,男性,80岁。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0年。一周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咳痰,痰白质黏,伴有呼吸困难、胸闷、乏力,夜间为甚;活动后出现气促、心悸。

    病人经上述治疗后,水肿消退,但出现躁动,四肢肌肉抽动,治疗宜选用
    A.强心剂
    B.增加氧流量
    C.氯化钾
    D.呼吸兴奋剂
    E.镇静剂

    答案:C
    解析:
    1.根据病史,首先考虑病人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伴肺心病。如果病情进一步加重,进入肺、心功能失代偿期,首先会出现的就是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

    2.病人病情加重,进入失代偿期,出现呼吸衰竭和右心衰竭,此时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心力衰竭。该病人出现肝肿大,下肢水肿,故治疗心衰时应适当给予利尿剂和强心药。但强心药的剂量宜小,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或2/3,同时应选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

    3.病人有效抗生素、利尿剂和强心药后病情好转,但出现躁动,四肢肌肉抽动,考虑为应用利尿剂之后出现的电解质紊乱,应根据生化给予补钾治疗。

  • 第3题:

    1、患者,男性,62岁。因咳嗽、喘息2日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心脏扩大,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可出现心慌气促。1周前安静时自觉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夜间入睡采取半卧位。 问题: 请写出该患者采取什么体位?为什么?


    C

  • 第4题:

    心阳虚与心气虚的共有症状是

    A: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B:心悸、心烦、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C:心悸、气短、盗汗
    D:心悸、气短、易惊、失眠
    E:心悸、心烦、失眠

    答案:A
    解析:
    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心阳虚与心气虚的共有症状是: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

  • 第5题:

    患者,男性,62岁。因咳嗽、喘息2日就诊。患者3年前发现心脏扩大,从事一般体力劳动可出现心慌气促。1周前安静时自觉胸闷气短、心悸,活动后加重,夜间入睡采取半卧位。 问题: 请写出该患者采取什么体位?为什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