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3~6个月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病变多为A.O型腿B.颅骨软化C.方颅D.X型腿E.鸡胸 ”相关问题
  • 第1题:

    8个月小儿佝偻病的体征有 ( )

    A、方颅

    B、肋骨串珠

    C、“O”型腿

    D、鸡胸

    E、颅骨软化


    参考答案:AB

  • 第2题:

    根据以下条件,回答 86~88 题:

    各年龄期佝偻病的骨骼体征不同

    A.颅骨软化

    B.方颅

    C.佝偻病手镯、脚镯

    D.x形腿或O形腿

    E.肋骨珠

    第 86 题 3~6个月骨骼病变( )。


    正确答案:A

  • 第3题:

    A.O型腿
    B.颅骨软化
    C.方颅
    D.X型腿
    E.鸡胸

    3~6个月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病变多为

    答案:B
    解析:

    佝偻病好发于3个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①初期(早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②活动期(激期)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如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以后相继出现方头、肋骨串珠,手、足镯、“鸡胸”、肋膈沟或郝氏沟、下肢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有时有“K”形样下肢畸形。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

  • 第4题:

    3~6个月佝偻病患儿多见的骨骼系统改变是

    A.颅骨软化

    B.鸡胸

    C.串珠肋

    D.“O”形腿

    E.脊柱侧弯


    正确答案:A
    解析:佝偻病激期主要表现骨骼系统改变。3~6个月的婴儿表现颅骨软化,用拇指压之有乒乓球感。

  • 第5题:

    A.O型腿
    B.颅骨软化
    C.方颅
    D.X型腿
    E.鸡胸

    7~8个月儿童患佝偻病,骨骼病变多为

    答案:C
    解析:

    佝偻病好发于3个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本病在临床上可分期如下:①初期(早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表现,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此期常无骨骼病变,骨骼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血清25-(OH)D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②活动期(激期)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如前囟边较软,颅骨薄,检查者用双手固定婴儿头部,指尖稍用力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以后相继出现方头、肋骨串珠,手、足镯、“鸡胸”、肋膈沟或郝氏沟、下肢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有时有“K”形样下肢畸形。患儿会坐与站立后,因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血生化除血清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