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52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升高,最高达39℃,大便稀,每日十余次,伴有里急后重感。查体: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直肠指诊:直肠前壁有肿块突出,压痛,并有波动感。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A、直肠癌B、前列腺炎C、溃疡病穿孔D、膀胱炎E、盆腔脓肿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腹腔穿刺B、血生化检测C、胃肠钡餐透视D、腹部B超E、钡灌肠检查对于本病治疗错误的是A、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B、应用抗生素治疗C、温水坐浴D、经直肠切开引流E、经腹切开引流

题目

男,52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升高,最高达39℃,大便稀,每日十余次,伴有里急后重感。查体: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直肠指诊:直肠前壁有肿块突出,压痛,并有波动感。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A、直肠癌

B、前列腺炎

C、溃疡病穿孔

D、膀胱炎

E、盆腔脓肿

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腹腔穿刺

B、血生化检测

C、胃肠钡餐透视

D、腹部B超

E、钡灌肠检查

对于本病治疗错误的是A、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

B、应用抗生素治疗

C、温水坐浴

D、经直肠切开引流

E、经腹切开引流


相似考题
更多“男,52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升高,最高达39℃,大便稀,每日十余次,伴有里急后重感。查体:下腹部深 ”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者男,52岁。阑尾切除术后5天。体温升高,最高达39℃,大便稀,每日十余次,伴有里急后重感。查体: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直肠指诊:直肠前壁有肿块突出,压痛,并有波动感。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升高。为明确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腹腔穿刺

    B.血生化检测

    C.胃肠钡餐透视

    D.腹部B超

    E.钡灌肠检查


    正确答案:D
    1.大便频繁伴里急后重是盆腔脓肿的常见症状。2.下腹部、经直肠或阴道B超有助于盆腔脓肿的诊断。3.盆腔脓肿较大时可经直肠或阴道壁切开引流,预后好。经腹切开引流创伤大,并发症多。

  • 第2题:

    患者,男,38岁,阑尾炎穿孔合并腹膜炎手术后第7天。体温39℃,伤口无红肿,大便次数增多,混有黏液,伴有里急后重。该患者可能并发了

    A:肺炎
    B:肠粘连
    C:腹腔脓肿
    D:膈下脓肿
    E:盆腔脓肿

    答案:E
    解析:
    盆腔位于腹膜最低部位,腹腔内炎性渗出物易积于此处,为腹腔内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在急性腹膜炎的治疗过程中,阑尾炎穿孔或结肠、直肠术后的患者,出现体温正常后又再次升高、典型的直肠或膀胱刺激症状,如里急后重(自觉大便排不净)、大便频繁而量少、大便混有黏液、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等,则应考虑到盆腔脓肿的可能。

  • 第3题:

    男,40岁,阑尾穿孔腹膜炎术后第7天,体温39℃。伤口无红肿,大便次数增多,混有黏液,伴有里急后重,应考虑并发

    A:盆腔脓肿
    B:膈下脓肿
    C:细菌性痢疾
    D:肠炎
    E:肠粘连

    答案:A
    解析:
    病人为阑尾穿孔腹膜炎术后第7天,体温39℃,伤口无红肿,大便次数增多,混有黏液,伴有里急后重,这是直肠刺激症状,应考虑并发盆腔脓肿。

  • 第4题:

    患者男,45岁。胃大部切除术后7天,体温升高,为弛张热。大便次数增多,有里急后重感,伴尿频、尿痛。查体:下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块。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菌痢

    B.盆腔脓肿

    C.肠间脓肿

    D.泌尿系感染

    E.急性腹膜炎


    正确答案:B
    盆腔脓肿常发生于急性腹膜炎及腹部手术后,表现为大便频繁伴里急后重,并可伴有尿急、尿痛。

  • 第5题:

    患者男,急性阑尾炎穿孔致腹膜炎。手术后第5天体温升高达39℃,伴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黏液便,伤口不痛,无咳嗽。考虑哪项可能性最大

    A.切口感染
    B.菌痢
    C.肠炎
    D.盆腔脓肿
    E.肺炎、肺不张

    答案:D
    解析:
    盆腔脓肿常发生于术后5~7天,表现为体温升高或下降后反复升高,伴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及直肠膀胱刺激征。故选择D。患者伤口不痛,暂不考虑切口感染。无明显肠道感染病史及既往相关病史,暂不考虑菌痢,肠炎。患者无咳嗽,暂不考虑肺炎。解题关键:阑尾炎术后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有无腹腔内出血、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肠瘘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