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项强直(+),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80%。该患儿住院2d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A.脱水药B.呼吸兴奋药C.地塞米松D.退热药E.镇静药

题目

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项强直(+),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L,中性粒细胞比例80%。该患儿住院2d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

A.脱水药

B.呼吸兴奋药

C.地塞米松

D.退热药

E.镇静药


相似考题
更多“ 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项强直(+),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相关问题
  • 第1题:

    患儿,8月20日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8月27日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压力增高,白细胞数100×106/L;蛋白轻度增加。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正确答案:D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感染乙脑病毒后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病人症状以高烧、惊厥、昏迷为主要特征,血常规白细胞数在(10~20)×109/L,少数可更高;脑脊液压力增高,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外观清亮),蛋白轻度增高,糖与氯化物多正常,白细胞增高,多在(50~500)×106/L。根据题干患者首先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 第2题:

    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L,N80%。

    该患儿住院2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
    A.脱水剂
    B.呼吸兴奋剂
    C.地塞米松
    D.退热剂
    E.镇静剂

    答案:A
    解析:

    该患儿夏季发病,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查体有脑膜刺激征,故考虑患儿颅内高压可能性大。脑脊液特点为病毒性脑炎特点,但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点,诊断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有意识障碍,伴颅内高压且并发脑疝,因此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水肿。故106题选A。该患儿夏季发病,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查体有脑膜刺激征,故考虑患儿颅内高压可能性大。脑脊液特点为病毒性脑炎特点,但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点,诊断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所以最可能是D。选项A,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为主要特点,胃肠道症状轻微,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正常;选项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且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升高明显,以多核细胞为主;选项C,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黄绿色,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选项E,化脓性脑膜炎为混浊的脑脊液,白细胞也是明显升高的。因此诊断的可能性最大是D。故107题选D。

  • 第3题:

    共用题干
    5岁患儿,5天前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8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D
    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秋季,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细胞数增多,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则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患者的发病及表现以及各项检查均符合乙脑的诊断。该患儿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发生了脑疝,应立即脱水降颅压。

  • 第4题:

    5岁患儿,5天前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 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 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 强(+ ),克氏征(++),血常规检查: WBC 15. OXlO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 白细胞数100X IO6/L,中性8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D
    解析:
    考核要点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特点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秋季,起病急,病情 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细 胞数增多,早期以中性为主,晚期则以淋巴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患者的发病及表现 以及各项检查均符合乙脑的诊断,故应选D。

  • 第5题:

    5岁患儿,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L,中性80%

    该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立即应用脱水剂
    B.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
    C.立即应用地塞米松
    D.立即应用退热剂
    E.立即应用镇静剂

    答案:A
    解析:
    1.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排除BCE选项。中毒性痢疾无脑膜刺激征,排除A项。
    2.呼吸衰竭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解除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解除脑水肿、脑疝等危急症状。

  • 第6题:

    患者男,23岁。入院前2d(7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曾抽搐1次。体格检查: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0.30。 该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降温治疗
    • B、抗病毒治疗
    • C、控制惊厥
    • D、维持体液平衡
    • E、持续激素治疗,直至病情完全缓解

    正确答案:E

  • 第7题:

    5岁患儿,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9/L,中性80%。该患儿住院二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 A、立即应用脱水剂
    • B、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
    • C、立即应用地塞米松
    • D、立即应用退热剂
    • E、立即应用镇静剂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患者男,23岁。入院前2d(7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曾抽搐1次。体格检查: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0.30。 该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

    • A、降温治疗
    • B、抗病毒治疗
    • C、控制惊厥
    • D、维持体液平衡
    • E、持续激素治疗,直至病情完全缓解

    正确答案:E

  • 第9题:

    单选题
    5岁患儿,7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中毒性菌痢

    B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

    结核性脑膜炎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化脓性脑膜炎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N80%。该患儿住院2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
    A

    脱水剂

    B

    呼吸兴奋剂

    C

    地塞米松

    D

    退热剂

    E

    镇静剂


    正确答案: E
    解析: 该患儿夏季发病,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查体有脑膜刺激征,故考虑患儿颅内高压可能性大。脑脊液特点为病毒性脑炎特点,但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点,诊断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有意识障碍,伴颅内高压且并发脑疝,因此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水肿。故106题选A。该患儿夏季发病,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查体有脑膜刺激征,故考虑患儿颅内高压可能性大。脑脊液特点为病毒性脑炎特点,但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点,诊断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所以最可能是D。选项A,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为主要特点,胃肠道症状轻微,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正常;选项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且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升高明显,以多核细胞为主;选项C,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黄绿色,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选项E,化脓性脑膜炎为混浊的脑脊液,白细胞也是明显升高的。因此诊断的可能性最大是D。故107题选D。

  • 第11题:

    共用题干
    5岁患儿,5天前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80%。

    该患儿住院2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此时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立即应用脱水剂
    B:立即应用呼吸兴奋剂
    C:立即应用地塞米松
    D:立即应用退热剂
    E:立即应用镇静剂

    答案:A
    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生于夏秋季,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高热、嗜睡、抽搐、昏迷等。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细胞数增多,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晚期则以淋巴细胞为主,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菌学检查阴性。患者的发病及表现以及各项检查均符合乙脑的诊断。该患儿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规整,双侧瞳孔不等大,提示发生了脑疝,应立即脱水降颅压。

  • 第12题:

    5岁患儿,自7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L,中性8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E.结核性脑膜炎

    答案:A
    解析:

  • 第13题:

    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L,N8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型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D
    解析:

    该患儿夏季发病,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查体有脑膜刺激征,故考虑患儿颅内高压可能性大。脑脊液特点为病毒性脑炎特点,但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点,诊断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有意识障碍,伴颅内高压且并发脑疝,因此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力,减轻脑水肿。故106题选A。该患儿夏季发病,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的症状,查体有脑膜刺激征,故考虑患儿颅内高压可能性大。脑脊液特点为病毒性脑炎特点,但血常规白细胞增高,符合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特点,诊断考虑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所以最可能是D。选项A,中毒型菌痢多见于儿童,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中毒性脑病为主要特点,胃肠道症状轻微,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多正常;选项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季节为冬、春季,且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明显升高明显,以多核细胞为主;选项C,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外观黄绿色,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选项E,化脓性脑膜炎为混浊的脑脊液,白细胞也是明显升高的。因此诊断的可能性最大是D。故107题选D。

  • 第14题:

    5岁患儿,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L,中性8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化脓性脑膜炎

    答案:D
    解析:
    1.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排除BCE选项。中毒性痢疾无脑膜刺激征,排除A项。
    2.呼吸衰竭为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气体交换,解除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解除脑水肿、脑疝等危急症状。

  • 第15题:

    患儿5岁,8月10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WBC15.2×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100×10/L,中性80%。

    (2005)该患儿住院2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律不整,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应用
    A.脱水剂
    B.呼吸兴奋剂
    C.地塞米松
    D.退热剂
    E.镇静剂

    答案:A
    解析:

  • 第16题:

    患儿5岁,8月10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WBC15.2×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100×106/L,中性80%。 该患儿哪种诊断的可能性最大?()

    • A、中毒性菌痢
    •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 C、结核性脑膜炎
    • D、流行性乙型脑炎
    • E、化脓性脑膜炎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5岁患儿,1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抽搐1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9/L,中性8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中毒性菌痢
    •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 C、结核性脑膜炎
    • D、流行性乙型脑炎
    • E、化脓性脑膜炎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患者男,23岁。入院前2d(7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曾抽搐1次。体格检查: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0.30。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中毒性菌痢
    •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
    • C、结核性脑膜炎
    • D、流行性乙型脑炎
    • E、化脓性脑膜炎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单选题
    患者男,23岁。入院前2d(7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1次,次日稀便3次,精神不振,曾抽搐1次。体格检查: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1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粒细胞0.30。 该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不恰当的是()
    A

    降温治疗

    B

    抗病毒治疗

    C

    控制惊厥

    D

    维持体液平衡

    E

    持续激素治疗,直至病情完全缓解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