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粘着主要是由于
A.血流缓慢
B.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
C.细胞表面粘附分子数量增加且亲和性增加
D.趋化因子吸引
E.内皮细胞损伤
第1题:
“血瘀证”患者血液“聚”的表现,错误的是
A、血流速度变慢
B、血流切变率增加
C、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
D、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第2题:
炎症时血管通透性增高是由于
A.内皮细胞间缝隙增大
B.内皮细胞的变性坏死
C.内皮细胞吞饮增加
D.基底膜受损
第3题:
酶介质交叉配血试验中酶的作用,不包括
A.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
B.破坏红细胞表面的酶
C.减少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
D.消除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
E.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
酶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消除红细胞表面的负电荷,改变红细胞表面的结构,减少红细胞之间的排斥力,而非破坏红细胞表面的酶。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影响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着的因素有()
第10题:
血流速度下降
壁切应力下降
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白细胞膜粘附蛋白增多
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增多
第11题:
内皮细胞和白细胞表面正电荷被中和
二价阳离子的桥接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的释放
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第12题:
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促进内皮细胞及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白细胞粘着
白细胞伸出伪足,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游出
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
红细胞漏出也是主动过程
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特异性的
第13题:
下列有关白细胞渗出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促进内皮细胞及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影响白细胞粘着
B.白细胞伸出伪足,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游出
C.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
D.红细胞漏出也是主动过程
E.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特异性的
第14题:
A、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促进内皮细胞及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影响白细胞粘着
B、白细胞伸出伪足,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游出
C、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
D、红细胞漏出也是主动过程
E、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特异性的
第15题:
酶介质法作血型鉴定时,用蛋白酶处理红细胞,主要是破坏红细胞表面的唾液酸,使红细胞表面
A、负电荷减少
B、负电荷增高
C、正电荷减少
D、正电荷增高
E、正电荷中和负电荷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引起血中白细胞渗出的主要是()
第21题:
白细胞附壁指白细胞离开轴流,粘附于内皮细胞表面。
第22题:
趋化因子的作用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淤血使毛细血管内血压升
毛细血管内血流缓慢,内皮表面负电荷增加
第23题:
血流速度加快
降低血细胞比积
使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增多
降低纤维蛋白原浓度
血浆脂蛋白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