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增多
B、需由中间神经元中介
C、突触后膜K+电导降低
D、突触后膜Na+电导增加
E、突触后神经元受刺激而兴奋
第1题:
对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兴奋性递质
B.突触后膜产生除极化变化
C.突触后膜对Ca2+通透性增加
D.主要使突触后膜Na+内流
E.兴奋只能由前膜向后膜传递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兴奋性突出后电位().
第6题:
产生突触前抑制的机制是()
第7题:
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的主要机制是()
第8题:
既突触后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
经一种间神经元的中介而产生
有突触后膜钾离子电导增加而产生
有突触后膜钙离子电导增加而产生
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
第9题:
突触前膜阈电位水平抬高
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
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由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介
突触后膜产生IPSP
第10题:
突触前膜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而关闭
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的钙离子减少
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介
突触后膜产生IPSP
第11题:
突触前膜超极化
突触前轴突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
突触后膜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降低
通过轴突树突突触的活动实现
第12题:
进入突触前末梢Ca2+量减少
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量减少
抑制-兴奋性中间神经元
兴奋-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突触后膜去极化程度减小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突触前抑制的特点是()。
第17题:
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的主要机制是()
第18题:
产生突触前抑制的机制是()
第19题:
关于突触前易化的产生,正确的描述是()
第20题:
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增多
需由中间神经元中介
突触后膜K+电导降低
突触后膜Na+电导增加
突触后神经元受刺激而兴奋
第21题:
突触前膜K+通道磷酸化而关闭
进入突触前末梢内的Ca2+减少
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中介
突触后膜产生IPSP
第22题:
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
突触后膜Ca2+电导降低
突触后膜Na+电导降低
中间神经元受抑制
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
第23题:
即突触后神经元处于兴奋状态
由突触后膜K+电导增加而产生
可随突触前递质释放增多而加大
由突触后膜Ca2+电导增加而产生
由突触后膜K+外流大于Na+内流而产生
第24题:
由突触前末梢递质释放减少而引起
使突触后膜电位远离阈电位水平
由突触后膜Na+电导增加而产生
由突触后膜Ca2+电导增加而产生
是一种去极化抑制的突触后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