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必读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希望通过官箴加强各级官员的道德自律;就官员自身来说,可以从官箴书中汲取前辈官员的为官从政之道。下面哪些书是官箴书的代表作?( )①宋吕本中的《官箴》②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③清陈宏谋的《五种遗规》④清汪辉祖的《学治臆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题目

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必读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希望通过官箴加强各级官员的道德自律;就官员自身来说,可以从官箴书中汲取前辈官员的为官从政之道。下面哪些书是官箴书的代表作?( )①宋吕本中的《官箴》②元张养浩的《三事忠告》③清陈宏谋的《五种遗规》④清汪辉祖的《学治臆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更多“官箴书是中国古代为官者必读书。在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希望通过官箴加强各级官员的道德自律;就官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试比较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参考答案:

    私学与官学是我国古代的两种重要教育制度。官学早在夏商西周时期即存在。汉代官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两汉,孔子起到开辟道路的作用。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重含义:一指私家学术派别,探讨学术,多数侧重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二为教育团体,讲学授徒,而这二者的活动是紧密结合的。私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与官学截然不同: 
    第一,私学与官府分离,是独立的专门的学术和教育团体; 
    第二,私学不传递官府法定的典章制度和文献,而以本学派的政治与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寄望他们推行本学派的政治主张,因此各学派弟子的参政意识都较浓。 
    第三,私学大师与王官分离,不享有世袭的特权,属于士的行列。 
    第四,受教育对象扩大,本着“有教无类”的原则,吸收平民入学,突破了王族、贵族的限制,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 
    第五,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封闭式的旧传统。学校从宫廷移到民间,教师以私人身份随处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发生了较广泛的联系,一变官学僵化死板远离实际的学风,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六,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私学大师,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著作,如《学记》、《大学》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这是自由讲学带来的成果。


  • 第2题:

    请分析中国古代私学和官学的不同。


    答案:
    解析:
    私学与官学是我国古代的两种重要 教育制度。官学早在夏、商以及西周时期即存 在。汉代官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 私学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兴盛于两汉,孔子起 到开辟道路的作用。私学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两 重含义:一指私家学术派别,探讨学术,多数侧重 于对社会、政治问题的研究;二为教育团体,讲学 授徒。而这二者的活动是紧密结合的。私学的 出现,是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它 与官学截然不同: (1) 私学与官府分离,是独立的专门的学术 和教育团体。 (2) 私学不传递官府法定的典章制度和文 献,而以本学派的政治与学术主张教授弟子,寄 望他们推行本学派的政治主张,因此各学派弟子 的参政意识都较浓。 (3) 私学大师与王官分离,不享有世袭的特 ? 权,属于士的行列。 (4) 受教育对象扩大,本着“有教无类” 的原 贝IJ,吸收平民人学,突破了王族、贵族的限制,扩 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 (5) 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封闭式的旧 传统。学校从宫廷移到民间,教师以私人身份随 处讲学,学生可以自由择师,教学内容与社会现 实生活发生了较广泛的联系,一变官学僵化死 板、远离实际的学风,形成百家争鸣的盛况,为人 才的培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6)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私学大师.涌 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著作,如《学记》《大学》成 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奠 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基础。这是自由讲学 带来的成果。

  • 第3题:

    中国古代的契约有官契和私契之分,其中官契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正确

  • 第4题:

    明清统治者对地方官学学生是怎样加以笼络和控制的?


    参考答案:

    明中叶后,只有府、州、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才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这就大大提升了学校的地位,也使地方官学完全成为科举的预备场所。统治者对地方官学生员严加管制,明太祖向全国各地学校颁布禁例十二条,刻在卧碑上,其要点是严禁师生议论国是,干预地方政务。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尊师重道,潜心治学,以求得到朝廷重用。清代又颁行了新卧碑,共七条,内容与明代大同小异。康熙、雍正时又颁布“圣谕”,也主要是告戒训示读书人的。这些举措都着眼于从思想上和政治上控制知识分子。


  • 第5题:

    3、中国古代的契约有官契和私契之分,其中官契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