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少先队员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手拉手找朋友、手拉手交朋友和()。A.手拉手助朋友B.手拉手帮朋友C.手拉手看朋友D.手拉手牵朋友

题目

每一位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少先队员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手拉手找朋友、手拉手交朋友和()。

A.手拉手助朋友

B.手拉手帮朋友

C.手拉手看朋友

D.手拉手牵朋友


相似考题
更多“每一位参加“手拉手”互助活动的少先队员都要经过三个步骤,即手拉手找朋友、手拉手交朋友和()。A.手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首歌从1988年唱到2008年,磁带和唱片销售了900万张,这是汉城奥运会会歌《手拉手》创造的奇迹。当时,朴世直主张启用世界知名唱片公司创作奥运歌曲,遭到反对,但他很坚持。多轮的讨沦一直没有结果,这时,世界最大的音像跨国公司宝丽金开出的条件十分诱人。奥组委最终选择了宝丽金,让本土的高丽亚那组合来演唱,并把“阿里郎”放进歌词。终于,两个版本的《手拉手》出炉。开幕式上令人激动的演唱,恰恰源于次成功的“手拉手”一意大利人作曲,美国人作词和韩国组合的演唱。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汉城效应

    B.手拉手制造经典

    C.世界走向汉城,汉城走向世界

    D.汉城奥运: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拐点


    正确答案:B
    B
    文段第一句就指出奥运会会歌《手拉手》创造了奇迹,接着追溯到会歌的创作历程,最后指出《手拉手》的成功演唱“恰恰源于一次成功的‘手拉手’——意大利人作曲,美国人作词和韩国组合的演唱”。因而《手拉手》的经典之作源于人们的“手拉手”。故正确答案为B项。

  • 第2题:

    高中音乐《手拉手》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景:播放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视频。
    (2)教师提出问题:这届奥运会的主题曲是什么?(我和你)
    (3)教师总结: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之一,主题曲《我和你》也是脍炙人口的歌曲。事实上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也有一首传唱度极高的主题曲,让我们今天一同来听一听,这首奥运主题曲。引出课题《hand in hand》。
    (二)初步感知
    (1)初听歌曲:这首歌有什么特点?(一首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音乐,整体属于电子音乐结尾又加入了朝鲜传统“阿里郎”的曲调)你有怎样的感受?(激动、震撼)
    (2)复听歌曲:说说为什么这首歌叫《hand in hand》(因为这首歌唱出了世界人们相互扶持帮助,和平共处,共同成长)
    (3)简单介绍《hand in hand》创作背景
    这首旋律动听的电子乐是历届奥运会中传唱最广的主题曲。这首意大利人、美国人、韩国人共同制作的歌曲,是真正的国际化合作。而歌曲段落末尾又揉进了朝鲜民歌《阿里郎》里的一句咏唱“阿里郎”仅此一点,使这首歌在全球流行化的同时,又因这个鲜明的民族标签而极易被识别。歌词传递着和平、团结、协作的奥运精神,传递着人类和谐这一基本信念。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曾认为其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甚至考虑将它定为永久会歌。
    (三)探究学习
    (1)教师弹琴范唱,学生跟琴轻声哼唱曲谱,并对歌曲有一次整体的学习和感知。
    (2)教师让同学们根据课本中歌词的翻译,了解歌词大意。试着填词演唱。
    (3)教师播放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视频,指导学生跟着视频中的音乐一同演唱。
    (4)教师播放29届奥运会主题曲《我和你》,让学生对比欣赏这两首奥运主题曲。

    (四)巩固提高
    (1)学生分小组合作创编民乐合奏。
    (2)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歌曲《手拉手》,能够理解体会大歌曲传达和平、友谊、团结的精神。课后再收集一些其他运动赛事的主题曲(比如世界杯主题曲)。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你是什么专业?
    我是民族器乐演奏,二胡专业的学生。相信在刚才弹唱的环节各位评委也可以看出,我并不是专业学习钢琴的。因此只能弹奏主旋律,没有加入伴奏的部分。但是,既然选择音乐教师这个岗位,我将会在短时期内快速提升自己的钢琴演奏能力。但是,作为学习民族器乐的学生,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在为学生普及民族音乐文化方面。许多学校的音乐老师仅仅会弹奏钢琴,但缺乏民族乐器的了解与学习。我可以添补这方面的空白,丰富学生的音乐生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

  • 第3题:

    环形供电系统在结构上一般采用双电源手拉手的环形结构。()


    不小于6m

  • 第4题:

    2009年,江汉石油管理局教育处结合学生和社区实际,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假日参加打扫卫生、植树 造林等公益活动;组织学生与四川、西藏、南京、黑龙江等省市和巴东县及油田周边地区的农村、油 田内部的少年儿童建立了 “手拉手”互助关系,先后有六千多人参加,结成“手拉手”对子3200多对, 联谊学校20所,涌现了一大批优秀青少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结合上述案例,阐述你对课外、校外教育的理解。


    答案:
    解析:
    (I)课外、校外教育是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2)该案例中江汉石油管理局教育处组织青少年志愿者假日参加公益活动,还组织学生与多省市、周边地区的少年义童建立“手拉手”互助关系,这些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有利于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也是实现德育的 重要途径,应当被学校和社会所关注和提倡。

  • 第5题:

    看到落水者可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