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题:
A.执行程序是产生裁判书的过程,审判程序是实现裁判书内容的过程
B.执行根据是当事人申请执行,人民法院移交执行以及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的依据
C.执行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强制执行生效法律文书的方法和手段
D.执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下列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6题:
关于语言处理程序的分类,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7题: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包括()。
第8题:
下列关于分析程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第9题:
第10题:
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申请、审查、决定和执行
申请、受理、决定和执行
第11题:
诉讼程序
执行程序
审判程序
监督程序
第12题: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
对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人超过申请执行时效期间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被执行人对申请执行时效期间提出异议,人民法院经审查异议成立的,裁定不予执行
第13题:
下列关于信息采集程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第14题:
第15题:
第16题:
第17题:
关于统计行政复议程序的环节,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第18题:
执行程序与审判程序的关系表现在()。
第19题:
关于法院调解原则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下列关于处分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第21题:
当事人在审判程序与执行程序中均可以行使其处分权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处分其民事权利与诉讼权利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可以根据其需要行使处分权
当事人处分其实体权利一般是通过处分其诉讼权利来实现的
第22题:
针对的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
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员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提交本院院长决定
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23题: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以及其他应由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
一方拒绝履行生效判决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限为2年
申请执行时效不能中止、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