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 )的产物。
A.社会意识
B.劳动关系
C.社会关系
D.利益关系
第1题:
以下关于道德的调节功能的陈述,错误的是( )。
A.道德调节的范围广泛,时间持久,具有层次性
B.道德和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从相同的侧面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C.不能因道德调节的效力有限就认为道德无用
D.道德从个人对待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态度的角度来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第2题:
( )是劳动法调整劳动关系的结果体现
A.劳动关系
B.社会关系
C.与劳动有关的所有关系
D.劳动法律关系
第3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的产物。
A.社会意识
B.劳动关系
C.社会关系
D.利益关系
第4题: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第5题:
A.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B. 雇佣关系
C. 劳动关系
D. 与就业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关系可分为()
第13题:
下列关于道德调节功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道德的调节范围广泛,时间持久,具有层次性
B.不能因道德调节的效力有限就认为道德无用。
C.道德和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从相同的侧面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D.道德从个人对待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态度的角度来调节人们的各种社会关系。
第14题:
劳动的调整对象( )
A.所有与劳动有关系的社会关系
B.劳动关系
C.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D.由各种劳动关系而发生的关系
第15题:
师生关系的内容不包括( )。
A.社会关系
B.教育关系
C.心理关系
D.利益关系
第16题:
A.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
B.道德观念是动物本能的延续
C.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D.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17题:
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
A.物质关系
B.社会利益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第18题: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的本质在于它是根源于物质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经济关系的产物,并且被物质社会关系所决定。
第24题:
物质关系
精神关系
思想关系
道德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