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提到,在大工业机器体系出现之前,( )。A、机器代替工人具有技能和力量B、工人的活动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C、工具相当于工人的器官,工具所具有的运转能力完全取决于工人D、活劳动转化成了机器体系的“有意识的器官”

题目
本课程提到,在大工业机器体系出现之前,( )。

A、机器代替工人具有技能和力量

B、工人的活动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

C、工具相当于工人的器官,工具所具有的运转能力完全取决于工人

D、活劳动转化成了机器体系的“有意识的器官”


相似考题
更多“本课程提到,在大工业机器体系出现之前,( )。 A、机器代替工人具有技能和力量B、工人的活动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C、工具相当于工人的器官,工具所具有的运转能力完全取决于工人D、活劳动转化成了机器体系的“有意识的器官””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保证机器附近的工人安全,在起动发动机和机器行走之前都要( )。

    A.直接启动

    B.四周看看直接启动

    C.鸣喇叭警告


    正确答案:C

  • 第2题: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是(  )。

    A.本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B.本企业工人的必要劳动
    C.别的企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D.先进的机器设备

    答案:A
    解析:
    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因为劳动生产率高而成本低)。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是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其源泉是劳动生产率高的企业的工人的个别劳动能够转化为加倍的社会劳动,而不是落后企业的剩余价值的转移。

  • 第3题:

    新工人操作机器前,首先应给予()

    • A、培训与指导
    • B、机器说明书
    • C、需用的工具

    正确答案:A

  • 第4题:

    日本将在2025年拥有100万个工业机器人。按照一个机器人能完成10个工人的工作量计算,届时这100万机器人相当于1000万产业工人,这一数字相当于目前日本全部劳动人口的15%。对于日本的企业来说,使用机器人工作,除了应对劳动力的短缺问题外,还能大量地减少工资、保险金、退休金的支出。根据上述材料,试运用马克思剩余价值的理论分析:机器人的广泛运用,是否意味着对工人的剥削减轻了?


    正确答案: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资本家为了组织生产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两种商品。工业机器人属于生产资料,它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只有使用机器人的劳动者的劳动,才是剩余价值的源泉。(2)普遍使用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使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是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最主要采用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可见,机器人的广泛运用、劳动复杂程度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劳动者所受剥削程度的降低,而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一劳动者身上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 第5题:

    手工造型和机器造型相比,机器造型可使技术等级较低的生产工人较快地掌握生产技能。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按岗位定员是根据机器设备的数量和工人的看管定额来计算定员人数。


    正确答案:错误

  • 第7题:

    为扩大生产,某公司决定扩大用工规模,一台机器人可以替代10个工人,每个工人的年薪在2〜4万元左右;一台机器人本体及维护费用约为60万元,每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为10年,最终该公司购买了10台机器人。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一选择的理由是()

    • A、机器人与工人互为替代生产要素,机器人的长期运营总成本低于工人的年薪
    • B、机器人与工人是互补生产要素,机器人的购置成本比工人的年薪更低
    • C、机器人与工人是互补生产要素,机器人的长期运营总成本比工人的年薪低
    • D、机器人与工人互为替代生产要素,机器人的购置成本比工人的年薪更高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机器具有实物组合、确定的运动形式和代替工人()三个特征。


    正确答案:做功

  • 第9题:

    装配工人在装配整台机器时,×其主要工艺依据是机器的总装图。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0题:

    判断题
    用先进的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会使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判断题
    在机器发生故障的概率及工人修复一台机器的时间分布不变的条件下,由1名工人看管5台机器,或由3名工人联合看管15台机器时,机器因故障等待工人维修的平均时间不变。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教室对于(    )相当于(    )对于生产
    A

    黑板 机器

    B

    学生 产品

    C

    教师 工人

    D

    上课 厂房


    正确答案: D
    解析:

  • 第13题:

    厂房对于( )相当于教室对于( )

    A.工厂 学生

    B.机器 教师

    C.工人 桌椅

    D.工厂 学校


    正确答案:D
    厂房在工厂里,教室在学校里。

  • 第14题:

    工人操作机械时。要求穿着紧身适合的工作服,以防()。

    • A、着凉
    • B、被机器转动部分缠绕
    • C、被机器弄污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在更公正的社会组织到来之前,在机器转归工人自己所有之前,机器不可能给工人带来真正的好处。”材料中“更公正的社会组织”指的是()

    • A、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 B、社会主义
    • C、工业文明时代
    • D、知识经济时代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在机器发生故障的概率及工人修复一台机器的时间分布不变的条件下,由1名工人看管5台机器,或由3名工人联合看管15台机器时,机器因故障等待工人维修的平均时间不变。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是研究一道工序、一个工作地点的工人使用机器或不使用机器的各个作业活动。

    • A、作业分析
    • B、程序分析
    • C、动作分析
    • D、动素分析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工人师傅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时,常把一根金属棒放在机器的各部件上,把另一端靠近耳朵,用耳朵来听,这是为什么?


    正确答案: 利用固体传声比液体快,使听到的声音更清晰。

  • 第19题:

    工人操作机械设备时,穿紧身适合工作服的目的是防止()。

    • A、着凉
    • B、被机器转动部分缠绕
    • C、被机器弄污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人力资本是指工人们在工作中使用的机器和设备。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1题:

    用先进的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会使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新工人操作机器前,首先应给予()
    A

    培训与指导

    B

    机器说明书

    C

    需用的工具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机器具有实物组合、确定的运动形式和代替工人()三个特征。

    正确答案: 做功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