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成品连接杆的上领游离端义齿,杆中部与模型应距离
A.0.5~1mm
B.1~1.5mm
C.2~2.5mm
D.2.5~3mm
E.3~5mm
第1题:
上颌两侧磨牙全部缺失,设计支架式可摘义齿修复,为防止义齿下沉压迫黏膜,制作时要求
A、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8~1mm距离
B、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1.2~1.5mm距离
C、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1mm距离
D、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3~0.5mm距离
E、腭杆中部与模型应完全贴合
第2题:
弯制邻间钩时,在模型上设计放置邻间钩的两牙颊侧邻接点以下,用雕刀挖出小孔深度为
A.0.5~1mm
B.1~1.5mm
C.2~2.5mm
D.2.5~3mm
E.3~5mm
第3题:
对于石膏模型要求完整无缺,厚薄适宜,一般腭顶和口底最薄处保持
A.0.5~1mm
B.1~1.5mm
C.2~2.5mm
D.2.5~3mm
E.3~5mm
第4题:
患者,女,48岁76|67游离缺失,弯制上颌连接杆中部与黏膜的接触关系应为
A、有0.1~0.4mm的距离
B、有0.5~1mm的距离
C、有1.1~1.5mm的距离
D、有1.6~2.2mm的距离
E、轻轻接触
第5题:
第6题:
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m,应等间距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第7题:
患者,女,双侧下颌第一、二、三磨牙缺失,余牙正常,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双侧下颌第一、二前磨牙为基牙,弯制成品舌杆,连接杆的两端进入基托部分的要求正确的是( )
第8题:
锁闭杆与转辙机的连接采用直杆连接。同时在锁闭杆上增加了导向槽,保证外锁闭的可靠转换。限位块则可以保持锁闭杆的相对位置。
第9题:
立杆接长,顶层顶步可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其余各层应采用()连接。
第10题:
利于基托塑料对连接杆两端的包裹
利于连接杆的弯制
利于义齿固位
利于义齿稳定
以上都不是
第11题: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8~1mm距离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1.2~1.5mm距离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1mm距离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有0.3~0.5mm距离
腭杆中部与模型应完全贴合
第12题:
≥3mm
≥2mm
<2mm
≥1mm
直接与牙槽嵴接触
第13题:
A80
B100
C120
D10
第14题:
通常弯制卡环的连接体应离开组织面
A.0.5~1mm
B.1~1.5mm
C.2~2.5mm
D.2.5~3mm
E.3~5mm
第15题:
要求舌连接杆的下缘1/3~1/4应与黏膜组织形成0.2~0.3mm间隙,主要用于
A、舌连接杆较长时
B、游离端缺失,舌侧组织呈斜坡型
C、非游离端缺失,舌侧组织呈斜坡型
D、游离端缺失,舌侧组织呈垂直型
E、非游离端缺失,舌侧组织呈垂直型
第16题:
患者,男,876|678缺失,余牙正常,可摘局部义齿修复,54|45为基牙,弯制成品牙腭杆连接。后腭杆的两端位于A、54|45之间
B、65|56之间
C、76|67之间
D、87|78之间
E、位于颤动线
该义齿的后腭杆与模型腭部间的关系是A、腭杆离开模型2mm
B、腭杆与模型贴合
C、腭杆离开模型0.2mm
D、腭杆离开模型0.5~1mm
E、腭杆离开模型1.5mm
杆的两端,进入基托连接部分的要求,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连接部分要磨薄
B、连接部分表面要粗糙,不宜太光滑
C、连接部分边缘要磨成齿状
D、连接部分与模型贴合
E、连接部分应形成内外接合线
第17题:
在电缆送出端的杆及转弯杆上应采用()号滑轮,直线杆采用2号滑轮。
第18题:
杆卡附着式种植义齿制作连接杆时,连接杆与牙槽嵴之间的垂直距离关系是()
第19题:
患者女,66岁,双侧876|678游离缺失,54|45基牙,探(-),叩(-),余无异常。医生为其设计4|4近中隙卡,5|5RPI卡环,舌杆连接铸造支架的后腭杆最厚部位在()。
第20题:
土钉墙的钢筋网搭接宜采用(),土钉外端与钢垫板或加强钢筋应采用()进行连接。
第21题:
杆的中间
杆的两端
杆的一端
杆后缘
杆的前缘
第22题:
0.5
0.8
1
1.5
第23题:
焊接,螺丝端杆锚具
焊接,螺丝端杆锚具或焊接
螺丝端杆锚具或焊接,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