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A.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B.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C.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第1题:
A、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大量生动的现象,尽可能地占有丰富和真实的感性材料
B、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
C、深入实践,掌握大量的、丰富的、全面的感性材料
D、必须依赖伟大的理论家、学者
E、一定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第2题: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
A.唯心主义辩证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第3题:
实践证明,每次重大社会变革都与人们思想的解放程度成正比。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实践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4题: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第5题: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第6题: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第7题: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句话蕴涵的哲理包括()。
第8题: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第9题: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人类认识的规律原理
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
第10题: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第11题:
认识是不断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第12题:
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第13题: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____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致 B.以至 C.进而 D.继而
以致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表示由于前半句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进而、继而是表承接关系,故以至最为恰当。
第14题:
第15题: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一原理运用于实际,形成了我们党的()
第16题:
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
第17题: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的原则。
第18题: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第19题:
认识的直接目的是要完成()
第20题: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
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
第21题:
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对一个具体事物认识的实践只是相对的
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是一个无限过程
人类认识活动的总规律
第22题: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实践——认识的辨证运动
实践、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不断深入发展
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第23题: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实践
实践-实践-认识-再认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实践-认识-再认识-实践
第24题:
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认识是一个辩证的无限发展过程
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