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
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
D.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劳动产品
第1题:
第2题: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不同性质、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活动。
第3题:
商品的构成的(),即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所获得的附加利益和服务。
第4题:
在原始社会末期,贝壳曾长时间的被认为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进行交换,并表现他们的价值的商品。根据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这时,贝壳处在()的价值形态。
第5题:
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第6题:
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
第7题:
商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商品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商品就是货币②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③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④人们生产商品的目的在于交换
第8题:
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
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第9题:
第10题: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第11题:
核心部分
形式部分
有形部分
延伸部分
第12题:
使用价值本身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体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13题:
抽象劳动是()
第14题: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认为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第15题:
人们在购物时,经常要“货比三家”,物美价廉的商品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这表明()
第16题:
与社会发展的形态相适应,早期的社会广告传递了社会管理方面的信息,而经济广告则把商品信息传递给人们,并出现了以()、()为主要形式的人类原始广告形式。
第17题:
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第18题:
具体劳动是()。
第19题: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
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们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反映
第20题:
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属于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体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第21题: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
反映人们之间的生产关系
劳动社会属性
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第22题:
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
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第23题:
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
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是因为它是劳动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