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段话说明
A.自然界、人类历史是第一性的,原则是第二性的。
B.原则有正确和不正确之分
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要坚持。切从实际出发
D.原则是无关紧要的
第1题:
“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是()
第2题:
根据蒯因,科学应当是知识论的出发点,而不是最终()。
第3题:
为什么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第4题: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是()说的。
第5题:
马克思指出:“资本的祖国不是草木繁茂的热带,而是温带。不是土壤的绝对肥力,而是它的差异性和它的自然产品的多样性。”联系中国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第6题:
因材施教原则
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第7题:
第8题:
功利论
义务论
人道论
以上都不是
第9题:
处理掉
变化掉
转化掉
第10题: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的生存和发展以自然界为前提条件,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人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
人与人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
第11题: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
第12题:
第13题:
协调的基本思想是,对这些矛盾,不是去消灭它,也不是绕过去,而是想办法怎么把它()。
第14题:
认为一个行为之所以是善的,不是因为它产生的结果,而是因为它的出发点、它的动机是善的,这属于()
第15题:
恩格斯曾经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他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段话表明()。
第16题:
提出“自然界,就它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人是()。
第17题:
唯物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观点
辩证法观点
形而上学观点
第18题: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直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第19题:
恩格斯
柏拉图
马克思
黑格尔
第20题:
邓小平
周恩来
恩格斯
毛泽东
第21题: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直观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第22题:
马克思主义不可能提供各民族具体发展道路的现成答案
马克思主义只是为各国探索自己的道路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确定性和稳定性
第23题:
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
邓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