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训练和加强正常的运动模式
B.抑制病理运动模式
C.利用病理运动模式
D.应用多种皮肤刺激以引起运动反应
E.诱导产生全身性的、协调化的反射性移动运动,促进改善患儿功能
第1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基本活动模式是
A、协同运动模式
B、分离运动模式
C、组合运动模式
D、阶梯运动模式
E、交互神经支配模式
第2题:
此模式多见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儿童,大部分有利于正常运动的形成,但如果存在过久则可干扰正常运动的形成,这种模式也可用于临床治疗
A.原始反射模式
B.本体反射模式
C.前庭模式
D.皮肤介导模式
E.运动模式
第3题:
A.利用反射运动维持机体的活动功能
B.利用螺旋对角线模式
C.利用温、痛、触、视、听、嗅等多种感官刺激
D.抑制异常运动模式,诱发正常运动
E.利用协同运动等并立模式和反射模式坐位促进手段
第4题:
脑瘫康复治疗原则为
A.遵循儿童运动发育的规律
B.抑制异常运动模式及诱导正常运动
C.获得保持正常姿势
D.诱发和强化所希望的固定运动模式
E.促进左右对称的姿势和运动
第5题:
偏瘫的训练原则不正确的是
A.强化原始的反射活动
B.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C.改善运动模式
D.协调动作、精细动作的训练
E.抑制异常的反射活动
第6题:
下列几种神经肌肉易化法,说法错误的是
A.PNF由Carr、Knott和Voss提出
B.PNF即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C.Brunnstrom运动疗法鼓励和促进协同运动模式
D.Kabat的运动再学习方案
E.Rood提出皮肤感觉刺激法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原则,正确的是()。
第11题:
抑制异常反射活动,改善运动模式,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右侧肢体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
利用腱反射,诱导随意运动
及早消除炎症,水肿,促进神经再生
增强左侧肢体肌力、肌张力训练,为建立左侧肢体代偿运动模式做准备
第12题:
Bobath方法
Brunnstrom方法
PNF方法
Rood方法
运动再学习法
第13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认为,运动行为的发育最后是
A、单侧模式
B、双侧对称模式
C、双侧不对称模式
D、双侧反转模式
E、单侧分离模式
第14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认为的运动行为发育的最早模式是
A、单侧模式
B、双侧对称模式
C、双侧不对称模式
D、双侧反转模式
E、单侧分离模式
第15题: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中运动行为的发育最早表现为
A.双侧不对称模式
B.双侧对称模式
C.双侧反转模式
D.单侧分离模式
E.单侧联合模式
第16题: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PNF)的活动模式为
A.双侧对称模式
B.双侧不对称模式
C.双侧反转模式
D.单侧分离模式
E.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
第17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PNF)技术治疗脑卒中偏瘫的重点是
A.增强肌力
B.通过螺旋模式运动改善平衡协调功能
C.通过最大阻抗,快速牵伸与螺旋对角模式易化正常运动
D.加大关节活动范围
E.通过对角模式运动,加大肢体活动范围
第18题: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的核心是刺激人体组织的
A.浅感觉
B.本体感觉
C.运动点
D.皮层感觉
E.皮肤感觉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利用病理运动模式引起运动反应()
第22题:
对Vojta治疗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第23题:
抑制异常的、原始的反射活动和肌痉挛
改善肌群间协调功能和运动控制
重建正常的运动模式
打破异常的痉挛模式
加强软弱肌肉力量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