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操作系统中,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磁盘块号的转换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A.逻辑结构B.物理结构C.目录结构D.调度算法”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文件物理结构中,适合随机访问且易于文件扩展的是

    A.连续结构

    B.索引结构

    C.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定长

    D.链式结构且磁盘块变长


    正确答案:B

  • 第2题:

    下列第() 项不是文件系统的功能?

    A. 文件系统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 负责实现数据的逻辑结构到物理结构的转换

    C. 提高磁盘的读写速度

    D. 提供对文件的存取方法和对文件的操作


    参考答案C

  • 第3题:

    文件控制块的内容包括( )。

    A.文件名、长度、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存取控制信息、其他信息

    B.文件名、长度、存取控制信息、其他信息

    C.文件名、长度、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存取控制信息

    D.文件名、长度、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其他信息


    正确答案:A

  • 第4题:

    下列关于读文件正确描述的次序是( )

    Ⅰ.向设备管理程序发出I/O请求,完成数据交换工作

    Ⅱ.按存取控制说明检查访问的合法性

    Ⅲ.根据目录项指出该文件的逻辑和物理组织形式将逻辑记录号或个数转换成物理块号

    Ⅳ.按文件名从活动文件表找到该文件的目录项

    A.Ⅳ,Ⅱ,Ⅲ,Ⅰ

    B.Ⅱ,Ⅳ,Ⅲ,Ⅰ

    C.Ⅳ,Ⅲ,Ⅱ,Ⅰ

    D.Ⅱ,Ⅳ,Ⅰ,Ⅲ


    正确答案:A

  • 第5题:

    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变换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

    A.逻辑结构

    B.物理结构

    C.目录结构

    D.调度算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文件的内部组织形式,亦即文件在物理存储设备上的存放方法。由于文件的物理结构决定了文件信息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位置,因此,文件信息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换也是由文件的物理结构决定的。

  • 第6题:

    在某系统中,采用连续分配策略,假设文件从下面指定的物理地址开始存储(假设块号从1开始),如果起始物理块号1000;逻辑块号12,和逻辑块相对应的物理块号(5);起始物理块号 75,逻辑块号2000,和逻辑块相对应的块物理号(6);起始物理块号150,逻辑块号25,和逻辑块相对应的块物理号(7)。

    A.174

    B.1011

    C.2011

    D.2074


    正确答案:B

  • 第7题:

    下面哪一项不是文件系统的功能( )。

    A.文件系统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负责实现数据的逻辑结构到物理结构的转换

    C.提高磁盘的读写速度

    D.提供对文件的存取方法和对文件的操作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文件系统中,若将逻辑上连续的文件信息分散存放在若干不连续的磁盘块中,每个磁盘块中设置一个指向下一个磁盘块的指针,这种结构称为

    A.顺序结构

    B.链接结构

    C.索引结构

    D.节点结构


    正确答案:B

  • 第9题:

    关于分页管理说法正确的是

    A.逻辑地址等于物理地址
    B.逻辑地址的结构是:物理块号+页内地址
    C.逻辑地址的结构是:逻辑页号+页内地址
    D.分页管理可以采用首次适应算法

    答案:C
    解析:

  • 第10题:

    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变换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

    • A、逻辑结构
    • B、物理结构
    • C、目录结构
    • D、调度算法

    正确答案:B

  • 第11题:

    在UNIX系统中如何将文件的逻辑块号转换为物理盘块号?


    正确答案: 寻址方式不同,转换方法也不同。
    (1)直接寻址,仅当文件的逻辑块号不大于10时采用。如访问对象是字节偏移量9999处的数据。则9999/1024=9余783,则文件逻辑块号9,直接索引地址项i-addr(9)中的块号,其块内偏移地址为783字节处就是文件的9999字节处。
    (2)一次间址,仅当文件的逻辑块号大于10而不大于10+256时采用。如访问对象是字节偏移量18000处的数据。则18000/1024=17余592,则逻辑块号为10<17<10+256,需要通过一次间接索引方式。先从i-addr(10)中得到一次间址盘块号,再将逻辑盘块号减10,根据一次间址中的逻辑块号得到间址块号地址项的下标,再从中得到最终的物理盘块号。这里的逻辑盘块号17,从i-addr(10)中得到的块号设为428,则17-10=7就是一次间址号,其对应的盘块号就是要找的物理盘块号,块内偏移地址为592处就是文件的18000字节处。
    (3)多次间址,仅当文件的逻辑块号大于266而不大于64266时采用。如访问对象是字节偏移量420000处的数据。则逻辑块号为266<410<64266,通过二次间址索引。在i-addr(11)中得到一次间址盘块号,再将逻辑盘块号减266,根据一次间址中的逻辑块号得到间址块号地址项的下标,再从中得到二次间址,再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块内偏移地址160处就是文件的420000字节处。

  • 第12题:

    问答题
    在UNIX系统中如何将文件的逻辑块号转换为物理盘块号?

    正确答案: 寻址方式不同,转换方法也不同。
    (1)直接寻址,仅当文件的逻辑块号不大于10时采用。如访问对象是字节偏移量9999处的数据。则9999/1024=9余783,则文件逻辑块号9,直接索引地址项i-addr(9)中的块号,其块内偏移地址为783字节处就是文件的9999字节处。
    (2)一次间址,仅当文件的逻辑块号大于10而不大于10+256时采用。如访问对象是字节偏移量18000处的数据。则18000/1024=17余592,则逻辑块号为10<17<10+256,需要通过一次间接索引方式。先从i-addr(10)中得到一次间址盘块号,再将逻辑盘块号减10,根据一次间址中的逻辑块号得到间址块号地址项的下标,再从中得到最终的物理盘块号。这里的逻辑盘块号17,从i-addr(10)中得到的块号设为428,则17-10=7就是一次间址号,其对应的盘块号就是要找的物理盘块号,块内偏移地址为592处就是文件的18000字节处。
    (3)多次间址,仅当文件的逻辑块号大于266而不大于64266时采用。如访问对象是字节偏移量420000处的数据。则逻辑块号为266<410<64266,通过二次间址索引。在i-addr(11)中得到一次间址盘块号,再将逻辑盘块号减266,根据一次间址中的逻辑块号得到间址块号地址项的下标,再从中得到二次间址,再找到对应的物理块号,块内偏移地址160处就是文件的420000字节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件系统应具备的功能? ()

    A 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 负责实现访问数据时的逻辑结构到物理结构的转换

    C 提高磁盘的I/O速度

    D 实现对文件的各种操作


    参考答案C

  • 第14题:

    在文件系统中,将逻辑上连续的文件分散存放在若干不连续的物理块中,系统为每个文件建立一张表,记录文件信息所在的逻辑块号和与之对应的物理块号。这种文件的物理结构称为【 】结构。


    正确答案:索引
    索引 解析:此题容易与Hash结构弄混淆,Hash结构与索引结构的主要区别就在于Hash结构没有建立一张索引表。本题答案为索引结构而不是Hash结构。

  • 第15题:

    文件信息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变换是由( )决定的。

    A.逻辑结构

    B.页表

    C.物理结构

    D.分配算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放方法。它决定了文件信息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位置,从而也决定了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变换。因此正确答案为选项C.

  • 第16题:

    文件的逻辑结构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

    A.操作系统

    B.磁盘容量

    C.用户

    D.文件属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件的逻辑结构是指文件的外部组织形式,即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文件的组织形式。因此文件的逻辑结构是由用户决定的。

  • 第17题:

    决定文件信息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位置的是( )

    A.逻辑结构

    B.页表

    C.物理结构

    D.分配算法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件的物理结构指文件在存储介质上的存放形式(文件的物理结构决定文件信息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位置;文件信息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变换由文件决定)。

  • 第18题:

    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变换是由下列( )决定的。

    A.逻辑结构

    B.物理结构

    C.目录结构

    D.调度算法


    正确答案:B
    解析:文件的物理结构是指文件的内部组织形式,亦即文件在物理存储设备上的存放方法。由于文件的物理结构决定了文件信息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位置,因此,文件信息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换也是由文件的物理结构决定的。常用的文件物理结构有以下几种:顺序结构、链接结构、索引结构、Hash结构和索引顺序结构。

  • 第19题:

    在复制磁盘块到备份介质上时忽略文件结构,从而提高备份的性能称为( )。

    A.物理备份

    B.增量备份

    C.完全备份

    D.逻辑备份


    正确答案:A
    解析:物理备份也称为“基于块的备份”或“基于设备的备份”,其在复制磁盘块到备份介质上时忽略文件结构,从而提高备份的性能。这是因为备份软件在执行过程中,花费在搜索操作上的开销很少。

  • 第20题:

    文件系统中,若将逻辑上连续的文件信息分散存放在若干不连续的磁盘块中,并将所有磁盘块的地址集中存放在一张表中,这种结构称为

    A.顺序结构

    B.链接结构

    C.索引结构

    D.节点结构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文件系统是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给出了一个典型的文件系统软件的体系结构。以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设备驱动器直接和外围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并对设备中断信号进行处理
    B.基本文件系统处理磁盘或磁带间交换的数据,关心数据的内容和文件结构
    C.基本I/O管理器负责进行文件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换
    D.上层存取接口是应用程序和文件系统之间的一个标准接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嵌入式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的基础知识。文件系统是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设备(常见的是磁盘,也有基于NAND Flash的固态硬盘)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存储设备上组织文件的方法。操作系统中负责管理和存储文件信息的软件集合称为文件管理系统,简称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文件系统的接口,对象操纵和管理的软件集合,对象及属性。从系统角度来看,文件系统是对文件存储设备的空间进行组织和分配,负责文件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行保护和检索的系统。具体地说,它负责为用户建立文件,存入、读出、修改、转储文件,控制文件的存取,当用户不再使用时撤销文件等。文件系一般按照其结构可以分为多层次,每个层次上关注的内容会有所不同。最底层是和具体的硬件存储设备进行交互的,需要按照设备的实际特性进行操作,而最上层是为了给用户程序提供一个标准的接口进行调用。设备驱动器直接和外围设备控制器进行通信,并对设备中断信号进行处理。基本文件系统处理磁盘或磁带间交换的数据,只关心文件结构,基本I/O管理器负责进行文件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转换。

  • 第22题:

    链接物理结构是把逻辑上连续的文件信息依次存放到()中。文件的这种物理结构的优点是:()、(),其缺点是()时,要依次查找物理块号,降低了存取速度。


    正确答案:不一定连续的物理块;消除了文件存储空间的“碎片”;便于文件的扩充;直接存取

  • 第23题:

    单选题
    文件的逻辑块号到物理块号的变换是由下列哪一项决定的?()
    A

    逻辑结构

    B

    物理结构

    C

    目录结构

    D

    调度算法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