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不平等变迁趋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不平等纯属市场行为,政府无需予以干预B.不平等恶化与渐进式双轨改革方式有一定关系C.改革开放之后基尼系数不断放大,逐步接近世界前列D.城乡收入差距相比较于改革开放之前整体上得到缓解

题目
关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不平等变迁趋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不平等纯属市场行为,政府无需予以干预

B.不平等恶化与渐进式双轨改革方式有一定关系

C.改革开放之后基尼系数不断放大,逐步接近世界前列

D.城乡收入差距相比较于改革开放之前整体上得到缓解


相似考题
更多“关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不平等变迁趋势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论述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以后,到20世纪中期,不论从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等方面,都呈现朝着近代化和工业化的目标发展的总趋势,其中20世纪20至30年代中期发展较快,尤其是近代工矿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很快,是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但是由于近代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太小,所以国民经济从整体看发展速度不快。


  • 第2题:

    简述中国植被变迁趋势?


    参考答案:(一)在地带性总体格局不变的条件下,植被呈现不同程度的地域性变化。由于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历史时期植被纬度地带性和经度地带性十分明显,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际,呈现森林—草原—荒漠依次过渡的景观,从北至南,森林依次演变为寒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二)在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各地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人为活动的影响,其植被类型也随着不断发展和变迁。总的趋势是栽培植被的不断扩展和天然植被的逐渐缩小。
    (三)生物分布界线的推移,历史时期以来,我国气候曾经发生过多次波动,随之气候位置也出现相应的南北摆动,这必然会影响到动植物分布界线和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 第3题:

    论述中国土地制度的产生、变迁以及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因。


    1、殷商西周: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土地所有制是国有,诸侯只有土地使用权 农业以集体劳动为主至西周后期出现公田与私田之分,开始出现土地私有,国家统主制开始走向区域统主制。 2、东周以降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 以军事行动争夺土地,为常用之法 接下来土地买卖也出现了,金文中有“爰田”例 集体生产为主走向家庭生产为主,国家开始直接向个体征收赋税徭役。

  • 第4题:

    简述中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迁的总的趋势。


    参考答案:

    从我国温暖和寒冷气候交替变迁情况来看,历史时期气候波动总的趋势是: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个低。从生物分布的变化上可以反映出这个趋势。
    一、全新世大暖期,又称大西洋期,即距今8000年至5000年左右的温暖期,为冰后期的最适期。
    二、约公元前3000—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
    三、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世纪中叶的西周时期,气温有所下降,是中国我国气候在长达几百年的第一温暖期之后,进入了第一个短暂的寒冷期。
    四、春秋、战国、秦、西汉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初〕,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5℃左右。
    五、从公元初年到公元600年东汉、三国到六朝时代,我国气候又转入第二个寒冷期,气温比现在要低1~2℃左右。
    六、从公元600年到1000年的隋、唐到北宋初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三个温暖期,气温比现在要高1℃左右。
    七、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我国气候又转向第三个寒冷期。
    八、从公元1200年到1300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我国气候又进入第四个温暖期。
    九、从公元1400年—1900年的寒冷时期
    十、公元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时期。(第一在时间上,大致以四十年代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到二十世纪的四十年代,是世界性的气候增暖时期,在这个时期,气温总的趋势是升高的。第二是在地区上,高纬地区的气候变化比中、低纬地区明显)


  • 第5题:

    【判断题】中国的现代陶艺诞生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景德镇陶瓷学院,她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以发展的趋势延伸到众多领域。

    A.Y.是

    B.N.否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