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实施经营责任制有哪些主要措施? ”相关问题
  • 第1题:

    实施大学院与大学区制的动机是什么?主要措施有哪些?失败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

    大学院和大学区的设置,旨在改变以往教育行政官僚化,克服教育行政流为文簿案牍形式的缺陷,并加强学术研究与教育行政的联系。
    实施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主要措施:以大学院为全国最高学术和教育机关,与此同时,把全国分为若干大学区,每区设国立大学一所,大学校长兼管区内教育行政及学术事业。每区设评议会为审议机关,设研究院为学术机关,设高等教育处、普通教育处、扩充教育处,分掌各类教育行政。大学院制实施一年之后便不得不废止又恢复了教育部,究其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与教育研究的运作毕竟有较大的区别,本想使行政机关学术化,反而使学术衙门化,结果与初衷相反。另外,这个体制是以中心大学为核心,容易忽视其他学校及其类别教育的利益和需求,造成诸多矛盾。


  • 第2题:

    政策实施分析阶段,政策分析者应该做出的询问有()

    A政策实施应当包含哪些具体的行动措施?

    B有效的政策实施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C这些行动措施对政策内容产生了何种影响?

    D政策实施的情境发生了哪些变化,对政策实施有什么影响?


    A,B,C,D

  • 第3题:

    实施激励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兼顾相关方面的需要或利益。
    (2)满足谈判主体的客观需要。
    (3)提高谈判主体对满足需要的认识。
    (4)确立适宜的谈判目标。
    (5)使谈判主体明确目标。
    (6)将工作成绩与利益相联系。

  • 第4题:

    蔡元培在北大实施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蔡元培在北大实施改革的主要措 施有: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大学应该成为“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蔡元 培认为,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把大学当作做官 发财的阶梯,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因 此,他改革北大的第一步是明确大学的宗旨,并 为师生创造研究高深学问的条件和氛围。 ① 改变学生的观念。 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 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蔡元培指出:“大学 者,研究高深学者也。”他要求学生从此以后,一 定要抱定为求学而来的宗旨。 ② 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教师群体的学术水平是一所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志,也是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保 证。他在教师聘任上采取“学诣”第一的原则,认 为对于具有真才实学、教学热心、有研究学问的 兴趣和能力的学者,不管他的国籍、资格、年龄、 思想倾向,都应加以聘任。 ③ 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进行学术研究。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以后,率先在国内大学 中设立各科研究所。蔡元培还十分注意丰富图 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在将北大导向注重学术研究的同时,蔡元培 还努力在师生中提倡道德修养,他倡导成立各种 体育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演剧会等,培 养学生正当的兴趣。 (2)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 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 也。”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 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改革北京大学的 基本指导思想。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体现在教师的聘任 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网罗各类学术人才, 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3)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在1912年由蔡元培主持制定的《大学令》 中,即已确立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大学教务 管理原则,规定大学设立评议会,各科设立教授 会,但在北大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蔡元培任校 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从全校每五名教授 中选举评议员一人,校长为当然的评议长。评议 会为全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凡学校重 大事务都必须经过评议会审核通过。接着组织 各门教授会,由各门的教授公选教授会主任,任 期两年,其职责是:分管各学门的教务,规划本学 门的教学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 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 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 理学校。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改变了京师大学 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4) 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①扩充文理,改变“轻学而重术”的思想。 他将北京大学工科停办,商科改为商业学, 并人法科;同时扩充文、理两科的专业门类,加强 两科的建设。北大遂由原来的五科改为文、理、法三科的大学。突出文、理两科,强调基础理论 的地位,是蔡元培“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 观点的延伸。 ② 沟通文理,废科设系。 北大于1919年废除科,改原隶属于科的学 门为系,设立14个系,废学长,设系主任。原来 的文、理、法三科分别改为第一、二、三院,仅作为 各系所在地区的标志(因原来三科分布在不同的 地区),不代表一级机构。 ③ 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1917年10月,北大文科提出废年级制、采用 选科制的议案,会议决议通过,决定在北大试行。 北大选科制规定每周一课时,学完一年为一单 位,本科应修满80个单位,一半必修,一半选修 (理科酌量减少),修满即可毕业,不拘年限;预科 应修满40个单位,必修占四分之三,选修占四分 之一。选修科目可以跨系。1919年暑假后,选科 制在北大各系陆续实施。

  • 第5题:

    实施需求侧管理的措施有哪些?
    法律、经济、技术、管理、引导五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