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是()A.HClB.Cl2C.O2D.H2

题目
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A.HCl

B.Cl2

C.O2

D.H2


相似考题

2.【学生回答】锌与硫酸生成氢气和硫酸锌。通过上节课的实验可以知道铜与硫酸不发生反应。 【教师引导】既然锌能与酸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由此可知金属的活泼性是不同的。那么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怎样的顺序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二)新课讲授 【学生实验】①铁与硫酸铜的反应;②铁、铜分别与盐酸的反应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思考铁与铜,哪种金属更加活泼?为什么? 【学生回答】铁比铜活泼,因为铁与盐酸发生了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铜与盐酸不反应,并且铁能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说明铁更活泼。 【提出问题】通过这两组实验,你能说说我们在证明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采取的实验方法吗? 【学生回答】第一种方法是让金属与另一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根据能否发生置换反应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第二种方法是让金属与酸反应,根据能否发生反应、发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活泼性强弱。 【教师引导】现有镁、铜、锌三种金属,利用上述实验方法,你能设计方案并通过实验来判断镁、铜、锌三种金属谁的活动性更强吗? (药品:镁条、铜丝、锌粒、稀盐酸、稀硫酸、氯化镁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 (小组讨论5分钟) 【提出问题】哪个小组愿意说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 【学生回答】 小组①:将镁条、铜丝、锌粒分别与稀盐酸反应,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活动性强弱。【提出问题】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来看,金属所处的位置与活泼性有什么关系?排在H前面的金属有什么特点?排在前面的金属与后面金属的盐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回答】 (1)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泼性就越强; (2)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在金属活泼性顺序里,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三)巩固提高 请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1)铁和稀盐酸 (2)铝和硫酸锌溶液 (3)铁与硫酸铜晶体 解析:(1)反应;(2)反应;(3)不反应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金属活动性顺序。 布置作业:有一种“黄铜”又称为“愚人金”,实为铜、锌合金。“黄铜”外观与黄金相似,常被不法商贩用来冒充黄金牟取暴利。能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金与“愚人金”?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2.请谈一谈你这样设计导入的原因?

4.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生活导入 【提出问题】厨房用来盛装醋的容器,一般不采用铝制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铝制品会与醋酸发生化学反应。 【教师引导】金属与其他酸能否发生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教师演示实验】镁条与盐酸的反应,检验生成的气体。 【提出问题】镁条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何种气体? 【学生回答】试管口接近酒精灯火焰,能听到清脆的爆鸣声,判断生成的气体是氢气。 【提出问题】铁、锌、铜能否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氢气,这四种金属与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怎样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该如何书写。 (学生自主实验环节,分别进行镁、锌、铁、铜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记录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反应的剧烈程度,书写反应的方程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镁、锌、铁都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能与盐酸、硫酸发生反应,书写化学方程式如下:【提出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的问题: ①哪些金属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根据反应时是否有氢气产生,将金属分为两类。 ②对于能发生的反应,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将这一类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比较。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①镁、锌、铁能与酸发生反应,反应剧烈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镁、锌、铁、铜,且镁、铁、锌与酸反应均放出氢气,铜不与酸反应; ②这些反应都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反应类型不同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教师引导】这几个反应都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这种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提出问题】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实验的探究,你能够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镁、锌、铁的金属活泼性比铜强,他们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反应速度镁大于锌,锌大于铁,所活动性镁大于锌大于铁。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中那种反应类型?。

更多“盐酸与活泼金属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用冷水与金属(A)反应放出无色无味的气体(B)和(C)的溶液,当二氧化碳通入溶液(C)时,生成白色沉淀(D)。(D)加热到1000℃ 时生成白色固体(E),白色固体(E)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的溶液。电解(F)的无水熔盐得金属(A)和气体(G)。金属(A)在高温下与气体(B)化合生成白色晶体(H),(H)与水反应生成(C)和气体(B)。气体(B)在气体(G)中燃烧的产物溶于水得盐酸。金属(A)在高温下与氯化铷反应生成(F)和金属铷。写出(A)到(H)的化学式。


    A : Ca , B : H 2 , C : Ca(OH) 2 , D : LiH , F : LiOH , G : CaCO 3 , H : CaO , I : CaC 2

  • 第2题:

    160、用活泼金属做除水实验,已观察不到金属的氧化反应,就可以将活泼金属丢弃。


    错误

  • 第3题:

    3、某金属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则该金属可能是()

    A.铝

    B.铜

    C.铁

    D.镁


    Pt

  • 第4题:

    2、Li 的第一电离能比 Na 高,可见Na 比 Li活泼 ;但从标准电极电势看 ,Li 却比Na 更低 ,这似乎是在水中Li 比 Na 活泼 ;可是将金属锂和金属钠分别投入水中 ,锂与水的反应非常平稳 ,而钠与水的反应非常激烈 ,看来还是Na 比 Li 活泼 。怎样解释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 ?


    (1)NaMg的I 1 都是丢失1个3s电子所需之能量。r(Na)>r(Mg)且Na的有效核电荷比Mg小、I 1 (Na) 1(Mg)。第二电离能Mg是再丢掉1个3s电子所需之能量而Na是丢掉内层2s 2 2p 6 满层上的1个电子故 I 2 (Na) > I 2 (Mg) (4562 kJ.mol -1 ) (1451 kJ.mol -1 ) (2)Na + 和Ne的电离能I都是从稳定的惰气电子结构(2s 2 2p 6 )中丢失1个电子所需之能量。但电子从带正电荷的Na + 失去远比从中性原子Ne中失去要困难得多故 I(Na + )>I(Ne) (3)Be的电子构型是1s 2 2s 2 Be的I 1 是失去处于外层的1个2s电子所需之能量I 1 较小;失去1个电子后成Be + 如再失去2s上的电子则较困难I 2 >I 1 ;失去2个电子后的Be 2+ 如再失去电子是从1s 2 上丢失则更为困难I 3 的数值增大很多;I 4 是从Be 3+ 失去电子就更困难。 (1)Na,Mg的I1都是丢失1个3s电子所需之能量。r(Na)>r(Mg),且Na的有效核电荷比Mg小、,I1(Na)1(Mg)。第二电离能Mg是再丢掉1个3s电子所需之能量,而Na是丢掉内层2s22p6满层上的1个电子,故I2(Na)>I2(Mg)(4562kJ.mol-1)(1451kJ.mol-1)(2)Na+和Ne的电离能I都是从稳定的惰气电子结构(2s22p6)中丢失1个电子所需之能量。但电子从带正电荷的Na+失去,远比从中性原子Ne中失去要困难得多,故I(Na+)>I(Ne)(3)Be的电子构型是1s22s2,Be的I1是失去处于外层的1个2s电子所需之能量,I1较小;失去1个电子后成Be+,如再失去2s上的电子则较困难,I2>I1;失去2个电子后的Be2+,如再失去电子是从1s2上丢失,则更为困难,I3的数值增大很多;I4是从Be3+失去电子,就更困难。

  • 第5题:

    1、下列物质中与金属钠反应最活泼的是

    A.甲醇

    B.乙醇

    C.异丙醇

    D.异丁醇


    甲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