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单播技术和广播技术不能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问题,只有组播技术可以解决
B.组播技术应用于大多数的“单到多”数据发布应用
C.由于组播技术是基于TCP的,所以组播技术能够保证报文的可靠传输
D.组播技术可以减少冗余流量,节约网络带宽
第1题:
A.SSM模型中接收者已经无法通过其他手段预先知道了组播源的具体位置
B.ASM模型中接收者无法预先知道组播源的位置
C.SSM和ASM使用相同的组播地址范围
D.SSM直接在接受者和组播源之间建立组播转发树
SSM模型与ASM模型的根本区别在于:SSM模型中的接收者已经通过其它手段预先知道了组播源的具体位置。SSM模型使用与ASM/SFM模型不同的组播地址范围,直接在接收者与其指定的组播源之间建立专用的组播转发路径。
第2题:
试题55
关于组播路由协议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和域间组播协议
B.密集组播适用于带宽充裕的网络
C.密集组播不适合于大规模网络
D.组播路由协议不需要获得网络的拓扑结构
第3题:
第4题:
对于可控组播,下列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第5题:
关于多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第6题:
关于7360组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7题:
接口上动态加入的组播组个数是1。
加入的组播组地址是225.1.1.2
DISPLAYIGMPGROUP命令用来查看IGMP组播组信息,包括通过成员报告动态加入的组播组和通过命令行静态加入的组播组信息。
最后发送REPORT消息的主机是255.1.1.2
第8题:
组播RPF检查不依赖单播路由
所有组播协议都使用RPF检查
路由器收到组播报文,但RPF检查失败,将丢弃收到的组播报文
RPF检查的作用有2个,1是防止组播路由发生环路;2是防止转发冗余的组播数据报文
第9题:
单播技术和广播技术不能解决单点发送多点接收问题,只有组播技术可以解决
组播技术应用于大多数的“单到多”数据发布应用
由于组播技术是基于TCP的,所以组播技术能够保证报文的可靠传输
组播技术可以减少冗余流量,节约网络带宽
第10题:
采用组播地址寻址
可使用CGMP协议
组播组中的成员是动态的
必须底层硬件支持
第11题:
组播地址可以成为源地址或目的地址
任何节点都可以是一个组播组的成员
给组播地址发送数据报文将被组内所有成员接收
组播地址具有特殊的格式以区分于单播地址
第12题:
224.0.0.1指所有路由器
IGMP协议用来传递组的信息
组播IP地址采用高23位映射到组播MAC地址中
第13题:
下面关于单播、广播和组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视屏回忆和视屏点播属于单播
B.组播使用广播地址
C.广播无法针对每个用户的要求和时间及时个性化服务
D.组播与单播相比,组播没有纠错机制,发生丢包、错句后难以弥补
第14题:
关于IP租播技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采用组播地址寻址
B)可使用CGMP协议
C)组播组中的成员是动态的
D)必须底层硬件支持
第15题:
以下关于集群的说法错误的是()
第16题:
关于组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第17题:
关于7353组播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8题:
关于组播和组播地址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第19题:
组播IP地址
组播MAC地址
组播MAC地址对应的端口
下一跳组播IP地址
第20题:
SSM模型中接收者已经无法通过其他手段预先知道了组播源的具体位置
ASM模型中接收者无法预先知道组播源的位置
SSM和ASM使用相同的组播地址范围
SSM直接在接受者和组播源之间建立组播转发树
第21题:
RPF是广播数据采用的数据包转发方法
RPF是组播数据包采用的数据转发方法
RPF依据组播包源地址执行数据转发
RPF依据组播包目的地址执行数据转发
第22题:
组播MAC的地址的高24bit为0x01005f,第25位固定为1,MAC地址的低23bit组播IP地址的低23bit
1个组播MAC地址对应32个IP组播地址
组播MAC地址的作用是在链路层上标识属于同一组播组的接收者
1个组播MAC地址唯一对应一个IP组播地址
第23题:
要发送数据到多播组里,你必须是多播组的成员
你必须是多播组的成员才能接收发送到这个多播组的数据
任何终端系统都不可以发送数据到多播组里
要接收发送到一个多播组的数据报文,你可以不必是这个多播组的成员
第24题:
组播分发树大体分为2种:SPT和RPT
PIMSM协议既可以生成RPT树,又可以生成SPT树
PIMSSM协议既可以生成SPT树,也可以生成SPT树
PIMDM协议只能生成SPT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