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描述非功能需求
B.用例建模
C.识别用例
D.识别参与者
第1题:
在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可以使用用例对系统需求建模。用例可以使用UML的用例图来表示。请分别用100字以内的文字解释UML用例图中扩展用例和抽象用例的内涵。
第2题:
● 以下关于基于V&V 原理的W模型的叙述中,__是错误的。
A.W模型指出当需求被提交后,就需要确定高级别的测试用例来测试这些需求,当详细设计编写完成后,即可执行单元测试
B.根据 W 模型要求,一旦有文档提供,就要及时确定测试条件、编写测试用例 C.软件测试贯串于软件定义和开发的整个期间
D.程序、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都是软件测试的对象 试题48分析
第3题:
A.活动图
B.状态图
C.配置图
D.构件图
第4题:
UML用例模型由()构成。
第5题:
在采用用例模型捕获需求时,需要执行如下()操作
第6题:
在()中是采用用例驱动和架构优先的策略,并采用迭代增量建造方法,使软件“逐渐”被开发出来。
第7题:
使用基于用例的方法进行需求分析时不需要执行的步骤是()。
第8题:
在信息系统模型中,正确的是()
第9题:
确定用例
确定参与者
确定类的大小
用例之间的关系
第10题:
对
错
第11题:
描述非功能需求
用例建模
识别用例
识别参与者
第12题:
立从测试用例到需求的可追溯性,有助于需求变更的市场分析。
测试用例本身的质量是否与需求有可追溯性以及期望结果的正确性这两方面来评定。
理想情况下,通过执行测试用例就可以执行测试用例的期望结果。
测试用例由一组输入值,执行的执行条件、前值步骤、期望结果和执行后置条件等组成。
第13题:
●为了有效地捕获系统需求,应采用__ (29)。
(29)
A.瀑布模型
B.V 模型
C.原型模型
D.螺旋模型
第14题:
当系统有很多参与者时,用例是捕获系统需求最好的选择。()
第15题:
假设某公司业务的用例模型中,“检验”用例需要等到“生产”用例执行之后才能执行,这两个用例之间的关系属于( )关系。
A.关联 B.扩展 C.依赖 D.使用
第16题:
使用用例建模系统需求的主要优点是()
第17题:
()把系统的基本需求捕获为用例并提供构造其他视图的基础。
第18题:
UML就是以用例来捕获系统所有的系统需求的。
第19题:
下列哪些是产生需求用例模型的步骤()。
第20题:
自顶向下分析需求
促进并鼓励用户参与
有助于详细描述需求
自底向上分析需求
第21题:
进程视图
用例视图
实现视图
逻辑视图
第22题:
快速原型
统一过程
瀑布模型
螺旋模型
第23题:
确定业务参与者
确定业务需求用例
构造用例模型图
记录业务需求用例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