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越松散
B.彼此相等
C.越紧密
D.没有联系
第1题:
为了提高模块的独立性,模块内部最高程度的内聚是( )。
A、逻辑内聚
B、时间内聚
C、功能内聚
D、偶然内聚
第2题:
模块内聚度越高,说明模块内各成分彼此结合的程度越 ______。
A.松散
B.紧密
C.无法判断
D.相等
第3题:
如果模块中所有成分引用共同的数据,该模块内的联系类型是()。
第4题:
模块内聚度越高,模块内各成分彼此结合的程度越()。
第5题:
模块内聚度越高,说明模块内各成分彼此结合的程度越()。
第6题:
偶合和内聚是测量一个模块化系统好坏的标志。耦合反映模块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而内聚指一个模块内各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我们希望模块内联系越()越好,模块间联系越()越好。
第7题:
模块内聚用于衡量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若一组语句在程序的多处出现,为了节省空间把这些语句放在一个模块中,则该模块的内聚类型是()。
第8题:
松散
紧密
无法判断
相等
第9题:
功能性
顺序性
通信性
过程性
偶然性
瞬时性
逻辑性
第10题:
功能内聚
通信内聚
偶然内聚
逻辑内聚
第11题:
巧合内聚
逻辑内聚
过程内聚
功能内聚
第12题:
第13题:
模块内聚度用于衡量模块内部各成分之间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1.一组语句在程序中多处出现,为了节省内存空间把这些语句放在一个模块中,该模块的内聚度是(48)的。
2.将几个逻辑上相似的成分放在一个模块中,该模块的内聚度是(49)的。
3.模块中所有成分引用共同的数据,该模块的内聚度是(50)的。
4.模块内某成分的输出是另一些成分的输入,该模块的内聚度是(51)的。
5.模块中所有成分结合起来完成一项任务,该模块的内聚度是(52)的。它具有简明的外部界面,由它构成的软件易于理解、测试和维护。
A.功能性
B.顺序性
C.通信性
D.过程性
E.偶然性
第14题:
若一模块内部的处理动作为:成分A的输出是成分B的输入,则该模块的聚合性称为()。
第15题:
内聚是衡量模块内部聚合能力的量度。内聚越高,说明模块内各成分彼此联系的程度()
第16题:
内聚标志一个模块内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模块独立性由弱到强的同时模块内聚性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功能内聚、信息内聚、通信内聚、过程内聚、时间内聚、逻辑内聚、巧合内聚。
第17题:
表示模块之间的调用联系和信息交换联系,衡量模块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第18题:
下列衡量模块化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19题:
模块内聚
模块耦合
模块扇入
模块扇出
第20题:
衡量模块化程度的度量标准有耦合和内聚
衡量抽象化程度的度量标准有耦合和内聚
衡量局部化程度的度量标准有耦合和内聚
衡量模块独立程度的度量标准有耦合和内聚
第21题:
越松散
彼此相等
越紧密
没有联系
第22题:
顺序内聚
功能内聚
过程内聚
通信内聚
第23题:
松散
紧密
无法判断
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