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第1题:
使用不对称密钥算法进行数据加密时,公用密钥是公开的,私有密钥是保密的。发送者发送数据时,使用______来加密数据。
A.发送者的私有密钥
B.发送者的公用密钥
C.接收者的私有密钥
D.接收者的公用密钥
第2题:
使用不对称密钥算法进行“数字签名”时,公用密钥是公开的,私有密钥是保密的。发送者发送数据时,使用 ______ 来加密数据。
A.发送者的私有密钥
B.发送者的公用密钥
C.接收者的私有密钥
D.接收者的公用密钥
第3题:
第4题:
沟通过程开始于当某人决定将一项信息传达给另一人或其他更多人的时候。发送者先将信息编码,然后通过媒介传送,接收者收到编码信息后对信息解码。
第5题:
沟通的起点是(),终点是信息的接收者。当终点上的接收者反馈其想法、意见时,他又转变为信息的发送者,最初起点上的发送者就成为了信息的接收者
第6题:
当连接两个或更多的电子邮件系统时,下列哪一项是主要的安全问题?()
第7题:
当数据接收者不能处理更多数据时,那一层发出停止信息给发送者()
第8题:
信息沟通必须具备的三个关键要素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信息发送者是信息接收者的下属
信息发送者使用更多肢体语言
信息发送者慢慢的说话
信息发送者对信息接收者表示关心
第11题:
物理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
第12题:
只有加密者和接收者能够加密/解密数据
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验证各自的身份
可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更改
能够通过生产一次性会话密钥识别发送者
第13题:
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的身份认可。数字签名根据发送信息生成信息摘要,使用发送者的私钥签名信息摘要。信息接收者接收有关信息,生成新的信息摘要,再使用信息发送者提供的公开密钥进行解密,对信息摘要进行验证,以确认信息发送者的身份从而保证网上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这里数据的有效性指的是(10)。
A.数据传输中不被非法篡改
B.数据传输中不被非授权者偷看
C.数据不能被否认
D.数据没有丢失
第14题:
A.物理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第15题:
安全套接字层(SSL)的主要目标是确保?()
第16题:
在OSI七层模型中,当数据接受者不能处理更多数据时,哪一层发出停止信息给发送者().
第17题:
当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收者怎样沟通时,沟通通常会得到提高。()
第18题:
同步传输时,发送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发送数据,只要被发送的数据已经是可以发送的状态。接收者则只要数据到达,就可以接收数据。
第19题:
一个完整的交流过程包括()。
第20题:
发送者
接收者
信息的发送者
信息的接收者
第21题:
不能对网关间传输的消息加密
丢失消息中的关键文本。
信息接收者不能自动告知信息发送者信息已经收到。
不能保存信息的备份。
第22题:
发送者、信息渠道、接收者
传递者、接收者、信息内容
发送者、传递者、信息渠道
接收者、信息、信息渠道
发送者、信息、信息渠道
第23题:
网络层
传输层
会话层
表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