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
某主机的IP地址是126.34.32.5,则该地址属于
A.A类地址
B.B类地址
C.C类地址
D.D类地址
(1)路由器发出的ARP请求分组: (2)目的主机发送的ARP响应分组: (3)问题1的结果封装成数据链路层的帧: (4)问题2的结果封装成数据链路层的帧: (1)路由器发出的ARP请求分组: (2)目的主机发送的ARP响应分组: (3)问题1的结果封装成数据链路层的帧: (4)问题2的结果封装成数据链路层的帧: 解析:首先分析ARP协议协议报文部分。其中各个字段的含义如下: 硬件类型:表明ARP协议实现在何种类型的网络上。 协议类型:代表解析协议(上层协议)。这里,一般是0800,即IP。 硬件地址长度:MAC地址长度,此处为6个字节。 协议地址长度:IP地址长度,此处为4个字节。 操作类型:代表ARP协议数据包类型。0表示ARP协议请求数据包,1表示ARP协议应答数据包。 源MAC地址:发送端MAC地址。 源IP地址:代表发送端协议地址(IP地址)。 目标MAC地址:目的端MAC地址(待填充)。 目标IP地址:代表目的端协议地址(IP地址)。 ARP协议应答协议报文和ARP协议请求协议报文类似。不同的是,此时,以太网帧头部的目标MAC地址为发送ARP协议地址解析请求的主机的MAC地址,而源MAC地址为被解析的主机的MAC地址。同时,操作类型字段为1,表示ARP协议应答数据包,目标MAC地址字段被填充以目标MAC地址。 目的地址(DA)表示帧准备发往目的站的地址,共6个字节 源地址(SA)它说明发送该帧站的地址,与DA一样占6个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