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通话话务量/可用中继线数;
B.单位时间呼叫次数/可用中继线数;
C.占用话务量/可用中继线数;
D.单位时间应答次数/可用中继线数。
第1题:
话务量一般用Erl来表示,1Erl即表示(),各地的话务量差异较大,一般市区每用户的话务量为0.025Erl,郊县每用户的话务量为0.020Erl。
第2题:
A局至B、C局间中继分别为2、3E1,每E1话音时隙为31,至B局的每线话务量为0.3erl,至C局的每线话务量为0.5erl,则A至B、C的平均每线话务量为()
第3题:
在华为掉话分析中,TCH话务量是统计()和()TCH信道上的话务量(单位:爱尔兰)。
第4题:
业务台的话务量统计,可以对各个业务台在指定的()范围内的话务量进行统计。
第5题:
A局至B局间某一中继群忙时统计结果中,每线话务量为0.4Erl,由此可以判断该中继群忙时电路利用率为()。
第6题:
在摩托罗拉掉话分析中,MOTOROLA的TCH话务量和SDCCH话务量的统计指标分别是()和()。
第7题:
下列统计结果分析的导出公式正确的是()
第8题:
WAS的监控系统中只有以下统计数据支持从“实时话单”中获取()。
第9题:
话务量
每线话务量
发话话务量
来话话务量
第10题:
繁忙话务量比值
忙时比值
繁忙集中
繁忙小时集中率
第11题:
第12题:
中继占用话务量(~强度)=中继占用成功次数*平均通话时长/统计周期;
中继平均占用话务量(~强度)=中继话务量/可用中继数量。(“中继平均”的概念在这里就是“每线[DT]的意思);
接续时长=接通话务量*统计周期/接通次数;
按照链路双向话务量=(收到的SIF和SIO八位位组数+收到的消息信号单元数*6+发送的SIF及SIO八位位组数+发送的消息信号单元数*6)*8/128000/统计周期。
第13题:
呼叫接通率、网络接通率和每线话务量是话务统计中最被关心的三个指标。
第14题:
在对目的码进行话务统计时,我们关心某特定字冠话务量的大小及()从而分析网络疏通话务的情况。
第15题:
在中继群的话务统计中最关心的三个指标是、呼叫接通率、网络接通率和()。
第16题:
对已有网络的话务量的统计方法是通过对一定长时间话务流量的统计记录并采用统计平均的方法计算出每个用户的平均话务量。()
第17题:
在话务统计结果中,每线话务量是()的比值。
第18题:
最坏小区的定义为:话务溢出率大于5%或话务掉话率大于3%(),每线话务量大于0.12()。
第19题:
某软交换局规划中一共有用户20000L,如果按照每用户线的平均话务量0.1rel,其中出局的话务量占总的话务量的20%,并且入局的话务量与出局话务量相等,每中继线话务量0.7erl计算。请问TG要要配置多少个2M系统才能满足要求?
第20题:
忙时话务量和全日话务量的比值称为()
第21题:
40%。
50%。
60%。
以上结果都不对。
第22题:
第23题:
通话话务量/可用中继线数;
单位时间呼叫次数/可用中继线数;
占用话务量/可用中继线数;
单位时间应答次数/可用中继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