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研究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威胁分析、安全模型与体系、系统安全评估标准和方法
B.根据对物联网信息安全威胁的因素,确定受保护网络的信息资源与策略
C.对互联网DDos攻击者、目的与手段、造成后果的分析,提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D.评价实际物联网网络安全状况,提出改善物联网信息安全的措施
第1题:
A、物联网是虚拟的
B、物联网是将计算机“装到”一切事物中
C、物联网实现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
D、物联网是可反馈、可控制的“闭环”系统
第2题:
A、物联网的“网络层”也称为“网络传输层”
B、网络层连接感知层与应用层
C、物联网网络层要正确、快速传输感知层的数据与控制指令
D、物联网网络层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第3题:
以下关于网络体系结构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第4题:
以下关于互联网抽象研究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第5题:
为保证物联网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在各层制定一系列的协议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是物联网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模型采用OSI参考模型
物联网体系结构对物联网应该实现的功能进行精确定义
第6题:
“智能物体”是对连接到物联网中的人与物的一种抽象
智能物体具有感知、通信与计算能力
要实现全球范围智能物体之间的互联与通信就必须解决智能物体标识问题
物联网中统一采用IPv6地址标识智能物体
第7题:
物联网就是下一代的互联网
强烈的社会需求也为物理世界与信息时间的融合提供了原动力
物联网向感知设备的多样化、网络多样化与感控结合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物联网使传统上分离的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实现了互联与融合
第8题:
密码学是信息安全研究的重要工具
安全性是一个链条,它的可靠性取决于薄弱的环节
安全性的弱点是由于密码学不完善造成的
物联网安全研究涉及的问题比密码学应用广泛的多
第9题:
互联网可以划分为边缘部分与核心交换部分
边缘部分的用户设备也称为端系统
端系统是由ISP组成
未来端系统可以扩展到物联网传感器节点、RFID节点与视频监控设备
第10题:
海量
动态
互联
多态
第11题:
网络安全法规的研究
网络安全应用技术研究
防火墙技术的研究
杀毒软件的研究
第12题:
对用户使用网络和计算机的所有活动记录分析、审查和发现问题的重要的手段
网络安全审计的功能包括自动响应、事件生成、分析、预览、事件存储、事件选择等
目前大多数操作系统不提供日志功能
安全审计是物联网应用系统保护数据安全的重大研究课题
第13题:
A、研究报告中物联网的英文表述是“InternetofThings”
B、世界上小到钥匙、手机,大到汽车、楼房都可以嵌入RFID芯片或传感器芯片
C、通过局域网能够实现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形成无所不在的“物联网”
D、RFID、传感器、智能嵌入式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将会在物联网中广泛应用
第14题:
关于物联网中的“物”描述错误的是()
第15题:
物联网的安全形态主要体现在其体系结构的各个要素上。以下属于体系结构要素的是()
第16题:
以下关于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研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第17题:
物联网会遇到比互联网更加严峻的信息安全的威胁、考验与挑战
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总体趋势是趋利性
网络罪犯正逐步形成黑色产业链,网络攻击日趋专业化和商业化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可以保证物联网的安全
第18题:
物联网的一个特点是:网络的异构性、规模的差异性和接入的多样性
物联网传输网不可以采用互联网中的虚拟专网(VPN)结构
物联网可采用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局域网、无线自组网、或多种异构网络互联的结构
物联网网络结构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与应用层
第19题:
感知层安全涉及访问控制、信任机制、数据加密、入侵检测与入侵容错机制
传输层安全涉及安全传输、防火墙、入侵检测、入侵保护技术等
数据处理层安全涉及TCP/UDP协议的安全问题
应用层安全涉及数字签名、内容审计、访问控制、数据备份与恢复及隐私保护
第20题:
攻击对象包括物联网应用软件、网络协议、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软件等
TCP/IP不存在漏洞,而其他网络通信协议存在漏洞是不可避免的
物联网应用处于初期的阶段,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肯定会存在漏洞
防范针对物联网的漏洞攻击是物联网信息安全研究的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物联网不是互联网概念、技术与应用的简单扩展
物联网与互联网在基础设施上没有重合
物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
物联网计算机模式可以提高人类的生产力、效率和效益
第24题:
部署快捷
智能
运行可靠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