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对“诗可以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钟书认为,司马迁“发愤之作”、韩愈“不平则鸣”等理念表明,文学历来具有表达怨愤情感的社会批判功能。
B.傅道彬认为“诗可以怨”强调的是怨愤情感的有限度、有节制表达,应控制在中和之美的规范里。
C.张柠认为痛苦和快乐都能产生诗歌,“怨”就是要无遮拦地喷射出一腔愤怒。
D.叶朗认为,表达惆怅的诗歌更具有艺术意境。
第1题:
王夫之对诗可以兴、观、群、怨的理论有什么新发展?
王夫之非常重视文学的社会教育作用,他在主张诗歌表现感情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诗歌的情应当是积极健康的,必须具有‚动人兴观群怨‛的作用。王夫之对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作了新的发挥,他不仅认识到‚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而且提出了‚摄兴观群怨于一炉‛的思想。他认识到诗歌的美学作用、教育作用、认识作用,是统一于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中的,所以,兴观群怨四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略
第2题:
孟子提出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第3题:
目前现存最早的宫怨诗是?()
第4题:
《论语》中有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其中,“诗可以兴”的意思是()。
第5题:
孔子指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兴指诗的感染作用;观,指诗的认识作用;群和怨,指诗的教育作用。
第6题:
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是()
第7题:
《论语·()》中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对《诗经》价值的认识和诗歌创作的指导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8题:
荀子
孟子
孔子
老子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兴
观
群
怨
第12题:
第13题:
孔子主张“诗可以怨”,请指出:什么是“诗可以怨”?它对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产生过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诗可以怨”是孔子在《论语•阳货》篇中提出来的。篇中说:“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可以怨”是说诗可以“怨刺上政”(《论语集解》引孔安国语),实际上就是说诗歌可以对现实中的不良政治和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批判。《诗经》中许多民歌和一些文人作品就是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批判揭露,如著名的民歌《魏风》中的《硕鼠》、《伐檀》等,以及《小雅》中的《正月》、《十月之交》,《大雅》中《桑柔》、《民劳》等,或揭露,或批评,或讽刺,或讽谕,都可以说是“怨刺上政”的作品。
“诗可以怨”对我国后世的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后世的许多诗人的作品都有批评现实社会不良倾向的内容,而屈原、杜甫、白居易等人更是在主观或客观上把“诗可以怨”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内容或主要追求目标。即使到了现代,许多进步诗人,如郭沫若、闻一多、艾青等的许多批判黑暗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诗歌作品都可以说或多或少地、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诗可以怨”的影响。而在文学批评史上“诗可以怨”也成为批评诗歌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成为文学理论批评的一个重要理论。
略
第14题:
孔子认为:《诗》()
第15题:
《论语》把诗的功能归结为“兴、观、群、怨”,其中强调诗对现实的再现功能的是()
第16题:
诗,可以___,可以___,可以___,可以___。(《论语》)()
第17题: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第18题:
诗可以兴、可以()。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诗可以使人读了之后心情愉悦
诗可以表达诗人兴奋的心情
诗具有启发鼓舞的感染作用
诗歌应当用“兴’’的方法来表达思想感情
第22题:
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可以乐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