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对劳动精神的理解可以从多个层次进行解读,从技术层面来看,劳动精神应该是一种能够熟练掌握劳动技能并能运用劳动技能创造社会财富的精神。()
第1题:
对绩效的形成产生影响的因素有:()
A经济激励
B精神激励
C自我价值实现
D技能
E劳动环境
第2题:
职业资格证书是由政府认定的考核机构,按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的结果,是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要求的()的凭证。是职业标准在劳动者身上的体现和定位。
第3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第4题: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第5题:
以下关于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优越性不包括()。
第6题:
建设()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第7题:
就业行为的技能训练又称为“()”,也就是对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劳动就业方面的培训。
第8题:
第9题:
劳模精神
工匠精神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第10题:
劳动技能和技术能力
劳动技能和工作水平
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
第11题:
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
奋斗精神和创新精神
劳模精神和奋斗精神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第12题:
具有艺术才能
掌握相应艺术技能
专门从事艺术创作
具有丰富情感
第13题:
在讨论劳动分工关系的过程中,马克思看到了()与()的分工。
第14题:
残疾职工所在单位应当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
第15题:
艺术家就是指(),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劳动者总称。
第16题:
从2016年起,雨露计划“1户1人”培训、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锦绣计划等培训项目优先安排到少数民族贫困村,到2017年实现对少数民族贫困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全覆盖,使每个贫困户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实用劳动技能,70%以上劳动力熟练掌握一门以上实用劳动技能。
第17题:
对罪犯进行操作过程的熟练程度以及科学知识、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程度的考核,属于劳动考核内容中的()
第18题: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大力倡导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使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成为社会正能量。
第19题: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要弘扬什么精神?
第20题:
第21题:
物质生产
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家庭生活
第22题:
教师的劳动报酬风险性较高,收入相对不稳定
教师劳动的精神消耗能够在比较有规律的劳作时间内得到较好补充
教师运用自身具有的精神力量的劳动过程,也是发挥创造才能的过程
教师的劳动是在与学生相处之中进行的
第23题:
对
错
第24题:
知识型、技能型、学习型
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
知识型、专业型、创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