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气温日变化对植物的有机质积累、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具重要影响。”相关问题
  • 第1题:

    气候对土壤形成过程的影响主要包括()。

    • A、影响有机质的分解或积累
    • B、影响土壤的肥力高低
    • C、影响土壤盐基饱和度和酸碱度
    • D、影响土壤化学性质和粘土矿物类型

    正确答案:A,C,D

  • 第2题:

    下列关于植物病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 B、植物病害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
    • C、植物病害不一定造成植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 D、植物病害的形成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然后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

    正确答案:C

  • 第3题:

    大豆开花结荚期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向日葵和番茄都能产生果实和种子,向日葵的果实是我们平时吃的瓜子。在上述两种植物开花期间,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影响了植物的传粉,管理人员及时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下列对采取这一措施产生的结果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两种植物都能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
    • B、番茄形成无籽果实,向日葵形成有籽果实
    • C、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不受影响
    • D、番茄形成无籽果实产量未受影响,向日葵形成无籽果实产量下降

    正确答案:D

  • 第5题:

    影响气温日变化的气象要素有()


    正确答案:天空状况,风和层结,下垫面性质

  • 第6题: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例如黑土地区冷湿,腐殖质含量高,栗钙土地区干旱,腐殖质含量低。在腐殖质组成上,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也有所不同。黑土的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约为2,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高,大部分与土壤矿物质紧密结合,活性胡敏酸含量25%以下,由黑土经栗钙土到灰钙土,随着气候逐渐干燥,胡敏酸含量逐渐降低,芳构化程度依次变小。灰钙土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只有0.6—0.8,活性胡敏酸逐渐减少,甚至于没有。由黑土经棕壤、黄棕壤到红壤、砖红壤,气候逐渐转向暖湿,胡敏酸含量逐渐减少,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也逐渐降低,活性胡敏酸则急剧增高。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黄棕壤为0.4—0.6,砖红壤则小于0.4,腐殖质成分中以富里酸为主。

  • 第7题:

    作物的产量取决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分配,而其产品品质则取决于所形成的特定物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8题:

    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及风力对土壤形成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⑴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影响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
    ⑵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制约着土壤形成的过程,控制土壤发育的方向。
    ⑶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⑷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⑸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 第9题:

    问答题
    观赏植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观赏植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因素包括采前和采后的影响因子。
    1、遗传因子: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子
    2、采前环境因子:栽培大环境和微环境,包括光照、温度、水分、气流交换等。
    3、采收:采收工具、时间及成熟度
    4、采后处理:花材整理、捆扎、包装、标志等
    5、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受油品质量和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 燃油密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以下对相对湿度描述正确的是()。
    A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相反。

    B

    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最小值出现在14~15时。

    C

    年变化一般是冬季最小,夏季最大。

    D

    受海陆风及季风影响的地方,其日.年变化,有可能与气温相一致。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及风力对土壤形成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正确答案: ⑴气候影响岩石矿物风化强度,影响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
    ⑵气候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制约着土壤形成的过程,控制土壤发育的方向。
    ⑶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⑷气候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种类
    ⑸气候影响土壤分布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当只考虑纬度对气温日变化的影响时,气温日较差较小的地区是()。

    • A、极地附近
    • B、温带地区
    • C、热带地区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观赏植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观赏植物产量品质的影响因素包括采前和采后的影响因子。
    1、遗传因子:最重要、最直接的影响因子
    2、采前环境因子:栽培大环境和微环境,包括光照、温度、水分、气流交换等。
    3、采收:采收工具、时间及成熟度
    4、采后处理:花材整理、捆扎、包装、标志等
    5、各种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5题:

    ()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关系最为密切。

    • A、气温
    • B、地温50~55%
    • C、植物体温
    • D、水温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聚乙烯生产中进气温度对产量的影响十分重要,那么进气温度越低越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7题:

    纬度偏低的茶区年平均气温高,地表接受的日光辐射量较多,年生长期较长,往往有利于()代谢,故对茶叶品质有重要作用的()积累较多。


    正确答案:碳、多酚类物质或茶多酚

  • 第18题:

    生长分析法是根据作物的()规律对作物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 A、 穗分化和花芽分化
    • B、 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形成
    • C、 品质形成
    • D、 产量形成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受油品质量和大气温度变化的影响。


    正确答案:燃油密度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气温日变幅大的地区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正确答案: 气温日变幅大的地区白天温度高有利于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糖等),夜间温度度低抑制作物呼吸消耗,进而有利于有机物质的积累。因而气温日变幅大的地区作物产量高、品质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生长分析法是根据作物的()规律对作物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A

     穗分化和花芽分化

    B

     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形成

    C

     品质形成

    D

     产量形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植物病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是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B

    植物病害的形成是一个动态过程

    C

    植物病害不一定造成植物产量和质量的损失

    D

    植物病害的形成首先是内部生理变化、然后是组织变化,最后是外部形态变化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影响气温日变化的气象要素有()

    正确答案: 天空状况,风和层结,下垫面性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气候对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起着重要作用

    正确答案: 过度湿润和长期冰冻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而干旱和高温,好气微生物比较活跃,有机质易于矿化,不利于有机质积累。例如黑土地区冷湿,腐殖质含量高,栗钙土地区干旱,腐殖质含量低。在腐殖质组成上,不同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也有所不同。黑土的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之比约为2,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高,大部分与土壤矿物质紧密结合,活性胡敏酸含量25%以下,由黑土经栗钙土到灰钙土,随着气候逐渐干燥,胡敏酸含量逐渐降低,芳构化程度依次变小。灰钙土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只有0.6—0.8,活性胡敏酸逐渐减少,甚至于没有。由黑土经棕壤、黄棕壤到红壤、砖红壤,气候逐渐转向暖湿,胡敏酸含量逐渐减少,胡敏酸分子量和芳构化程度也逐渐降低,活性胡敏酸则急剧增高。胡敏酸与富里酸的比值黄棕壤为0.4—0.6,砖红壤则小于0.4,腐殖质成分中以富里酸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