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质”属于事物的()
A.名词性特征
B.形容词性特征
C.动词性特征
D.副词性特征
第1题:
第2题:
判断是对以下哪一项做出判别的最基本的思维形式:()
第3题:
质是()
第4题:
所谓(),是指一个事物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这种根本性质,是由事物的内在结构所决定。
第5题:
发展的实质是()
第6题:
秘书在运用类比方法时,以该事物性质相同、发展趋势也相似的事物作为类体,去说明本体的性质的方法,属于()
第7题:
质变是()。
第8题:
在比喻中,被比方的事物和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必须是()。
第9题:
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
事物在场所方面的变更
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第10题:
事物的全局性质未变,局部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事物的主要矛盾未变化,次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事物的根据和条件发生了质的变化
事物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发生了根本变化
第11题:
事物的性质
事物的结构
事物的概貌
事物的质量
事物的质量特征
第12题:
只能反映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
只能反映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
既能表示事物在性质上的差异,又能反映事物在数量上的差异
比定量数据更有意义
第13题:
数量标志()
第14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描述研究的内容的是()。
第15题:
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第16题:
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归属于()
第17题:
定性思维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性质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第18题:
下列选项最接近西方的“辩证法”的最终目的是?()
第19题:
事物的质变是指()
第20题:
凡具有肃杀、收敛、沉降等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
第21题:
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
事物规模、程度、速度、空间结构
事物的属性
事物的性质
第22题:
实体类比
拟体类比
喻体类比
质体类比
第23题:
木
火
土
金
水
第24题:
性质不同的事物
性质相同的事物
性质不同的事物,但二者之间有相似之点
性质相同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有相似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