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仁”着重于讲其:
A.定义
B.概念
C.论证
D.自我修养
第1题:
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r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 )
A.爱人
B.人心
C.诚信
D.谦让
A[解析]教育以人本,因此“爱人”既是“仁”,作为教师应具备“仁”的基本理念。
第2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3题: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的道德,其要义就是”爱人“,”仁者爱人“。
第4题:
孔子在《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中把人分为()四个等级。
第5题:
孟子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了仁政主张和“()”的民本思想。
第6题:
孔子关于仁与礼之关系的思想特点是?
第7题:
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的“仁”反映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是( )。
第8题:
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
第9题:
对
错
第10题:
爱人
人心
诚信
谦让
第11题:
第12题:
爱人
人心
诚信
谦让
第13题:
: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 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
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
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
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
这一小段话是典型的“总-分-总”式的三段论结构,所以最后一句最好与首句的“理想人格”有所呼应,才能全面阐释孔子“理想人格”的含义。故最佳答案为D。
第14题:
如何理解“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出自孔子的《中庸》)?
第15题:
儒学讲仁,孔子讲仁学,讲仁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是什么?()
第16题:
孔子在《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中的六蔽指()。
第17题:
翻译: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事将仕矣。”(《论语·阳货》)
第18题: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荀子讲()。
第19题: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第20题:
孔子学说其要旨在“仁”与“义”。
第21题:
对
错
第22题:
第23题:
做自己的事
学习别人
从自己做起
照着别人去做
第24题:
法
术
势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