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镍铬-镍硅(Type K)热电偶测量某温箱温度,热电偶的输出直接与电位差计相连接。在某时刻,从电位差计测得热电势为0.7mv,此时电位差计所处的环境温度为30.0℃,试求该时刻温箱的温度()℃。
第1题:
测量范围在1000℃左右时,最适宜选用的温度计是()。
第2题:
测温范围在1000℃左右时,测量精确度最高的温度计为()。
第3题:
与自动电子电位差计配套使用的感温元件是()。
第4题:
用热电偶和电子电位差计组成的温度记录仪,当电子电位差计输入端短路时,记录仪指示在电子电位差计所处的环境温度上。
第5题:
电子电位差计的感温原件是()
第6题:
一镍铬—镍硅热电偶的输出热电势为33.29毫伏,已知其冷端环境温度为20℃,且查镍铬—镍硅热电偶分度表,得知33.29毫伏对应温度为800℃,则其热端所处温度为()。
第7题:
用热铬-镍硅热电偶测量炉温时,冷端温度t0=20℃,由电子电位差计测得热电动势为37.724mV,查表可知EAB(t0,0)=0.802mV,则EAB(t,0)=()
第8题:
用电子电位差计配热电偶(假定其热电偶特性是线性的)进行温度测量,假定室温为20℃,仪表指示300℃,问此时桥路输出的电压等于()。
第9题:
用电子电位差计、热电偶测量温度,如果热端温度升高20℃,室温冷端下降20℃则仪表的指示()
第10题:
计算题:有一支镍铬-镍硅(镍铝)热电偶,在冷端温度为35℃时,测得的热电动势为17.537mV。试求热电偶所测的热端温度。
第11题:
电子电位差计常用的感温元件是热电偶。
第12题:
如图所示的测温线路中,镍铬一镍硅势电偶未采用补偿导线接入同分度号的电子电位差计,热电偶参考端温度为40℃,电子电位差计环境温度为20℃,电子电位差计指示值为400℃,试问实际温度t为多少?
第13题:
一支热电偶的热电势可以用两个并联的显示仪表同时测量,这两个显示仪表是()。
第14题:
根据平衡法原理,测量热电偶的输出电势的仪表是电子电位差计,其电子线路实际上与平衡电桥相同。
第15题:
用电子电位差计配用热电偶测量温度,热端温度升高2℃,室温(冷端温度)下降2℃,则仪表示值()。
第16题:
测温范围在1000℃左右时,测量准确度最高的温度计是()。
第17题:
在测量1000℃附近的温度时,下面的温度计中,属()测温精度最高最常用。
第18题:
用镍铬—镍硅热电偶测量高炉内某一温度时,冷端的t0为30℃,在直流电位差计上测得的热电势值为23.71毫伏,亦即E(t,t0)=E(t,30)=23.71毫伏,试求热电偶所测得的实际温度。
第19题:
用直流低电势电位差计在连续测量时,应经常校对电位差计的()²防止其变化而影响测量的()。
第20题:
电子电位差计与热电偶配合测量温度时,为什么补偿导线长度不影响测量?
第21题:
当用电位差计测量热电偶温度时,环境温度的变化对测量没有影响。
第22题:
测温范围在1000℃左右时,测量精确度最高的温度计是()。
第23题:
计算题:用K型热电偶测得炉膛内温度,电位差计显示45.1mV,当时冷端温度为40℃,试求炉膛内温度值。已知40℃时的热电势1.60mV。
第24题:
用K型热电偶测量炉膛内温度,电位差计显示45.1mV当时冷端温度为40℃,试求炉膛内温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