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使溶质从过饱和溶液中成结晶状态析出的操作技术是()
A.结晶
B.干燥
C.蒸馏
D.吸收
第1题: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轻微震动,多余的溶质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在分批冷却结晶操作中,使“溶液慢慢达到过饱和状态,产生较多晶核”的操作方式是()
第3题:
采用降温或浓缩的方法使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析出溶质,此操作称为()。
第4题:
在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它容易析出过量的溶质而产生晶核。
第5题:
蒸发是利用溶液中溶质的(),用加热的方法使部分溶剂汽化并除去()溶液的浓度或析出溶质。
第6题:
过饱和溶液的性质不稳定,轻微震动,多余的溶质就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
第7题:
下列有关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第8题:
结晶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中析出的过程。
第9题:
工业结晶操作时,如何选取适宜的结晶溶液过饱和度?
第10题:
溶液后标示的"(1→10)"等符号,是指()
第11题:
要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须首先使溶液成为()状态,也即必须设法产生一定的过饱和度作为推动力。
第12题:
第13题:
结晶指的是溶于液体中的固体溶液从溶质中析出晶体的操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14题:
冷却或去除部分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结晶称为()。
第15题:
在化工生产中,为了精制固体物质,使溶液中的溶质呈晶体状态而析出的操作称为()
第16题:
利用加热方式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气化并除去,以提高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析出固体溶质的操作叫蒸发。
第17题:
结晶是溶质从()中析出的过程。
第18题:
在工业生产中为了得到质量好粒度大的晶体,常在介稳区进行结晶。介稳区是指()。
第19题:
结晶指的是溶于液体中的固体溶液从溶质中析出晶体的操作。
第20题:
()是溶质呈晶态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
第21题:
结晶过程是指改变溶液的()条件,使溶液中某组分过饱和,形成结晶析出的过程。
第22题:
关于溶质的过饱和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23题:
第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