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如何运用?

题目

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如何运用?


相似考题
更多“2、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如何运用?”相关问题
  • 第1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最终目标是()


    正确答案:利率;总需求的变动

  • 第2题:

    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如何运用?。


    正确答案: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准备率已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当出现通胀时,政府应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准备率和准备率以减少货币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

  • 第3题:

    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上新老凯恩斯主义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方面,两派基本一致,认为应该放在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上;
    (2)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方面,原凯恩斯主义主张放在利率上;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率和信贷配给量的增长率并重。

  • 第4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正确答案: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实践中,表现为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借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具体地说,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准备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货币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 第6题: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在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无效。()


    正确答案:正确

  • 第7题:

    简要评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主张上的差异。


    正确答案: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假设和观点不同,因而在货币政策主张上存在差异。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是: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例如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
    (1)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争论。凯恩斯主义重视财政政策,它从两个方面论述货币政策无效:一方面是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是投资利率弹性。而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
    (2)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的选择的争论。凯恩斯主义以利率作为传导中介目标;货币主义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传导中介目标。
    (3)凯恩斯主义采取相机抉择,即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而货币主义采取单一货币规则,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惟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

  • 第8题:

    问答题
    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如何运用?。

    正确答案: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当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和准备率已增加货币供给。反之,当出现通胀时,政府应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准备率和准备率以减少货币供给量以抑制总需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模式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1)凯恩斯主义:R→MS→r→I→E→Y
    货币学派:R→MS→A→C(I)→P→Y
    (2)异:
    ①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与金融资产是相近的替代品,强调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的高度替代性,货币资产的变动经利率与相对收益率的变动影响到实物资产;而货币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直接影响总支出与总收入,避开了利率的作用。
    ②凯恩斯非常重视利率的作用,强调的是利率变动对于投资需求的影响,认为利率是传导机制的中心环节,货币量变动首先引起利率变动,货币供求和经济总供求的均衡是通过利率的改变来调节的。而货币学派重视收入支出的作用,认为人们主要根据收入来确定现金持有量,因此货币供求均衡只能通过支出来调节,而货币量与利率间存在不一致的关系。
    ③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主要集中在一些狭小的、可买卖的资产及市场利率上,凯恩斯学派仅将金融市场的所有资产划分为两大类——流动性弱但具利息收入的长期债券和流动性强但不产生直接收益的货币。而货币学派认为这样是不够的,认为应对更大范围的资产和利率加以考虑,如耐用消费品、建筑物及其他不动产等
    ④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国民收入有实质性的影响,增加货币供应的结果是使利率降低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的增加。因此货币是非中性。货币学派则认为,货币供应量变动只能在短期内影响实际产出;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因此,货币短期看是非中性的,长期是中性的。
    (3)同:都是研究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都提出了一定的政策主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三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正确答案: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重要有公开市场活动、贴现率政策和准备率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应当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应当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如何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

    正确答案: 按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通过改变政府的收支水平以及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总支出水平,从而影响就业、价格总水平、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运行目标。实践中,表现为财政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
    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作出的决策。财政政策通过变动政府的收支,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作用,进而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财政政策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的总需求不足时,失业增加,政府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等措施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过高时,出现通货膨胀,政府则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借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实施也是逆经济风向的。货币政策手段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变动法定准备率等。具体地说,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就会减少,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减少;反之,降低贴现率,准备金从而货币供给量就会增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变动法定准备率也能够改变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随着经济中货币量的改变,影响了经济的总需求水平,进而达到影响国民收入,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在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中介指标的选取上新老凯恩斯主义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 (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确定方面,两派基本一致,认为应该放在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上;
    (2)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方面,原凯恩斯主义主张放在利率上;新凯恩斯主义主张利率和信贷配给量的增长率并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6题:

    货币主义者与凯恩斯主义者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问题上有何分歧?


    正确答案:在凯恩斯主义模型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表现为:货币供给是通过影响利率,继而影响投资来影响总需求的。现代货币主义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的看法与此明显不同。弗里德曼和施瓦茨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在开始时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继而对各种商品和劳务市场产生影响,结果引起投资和消费的显著增加,也就是总需求的显著增加。

  • 第17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三种?它们是如何调节货币量的?


    正确答案: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重要有公开市场活动、贴现率政策和准备率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应当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并放松贴现条件、降低准备率。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应当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即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并严格贴现条件、提高准备率。

  • 第18题:

    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有哪些假设?


    正确答案:经济中只存在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不存在政府;利率、工资和价格水平不变;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

  • 第19题:

    凯恩斯主义区域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0题:

    判断题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是相同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凯恩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货币主义的只是稳定物价。

  • 第21题:

    填空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直接目标是(),最终目标是()

    正确答案: 利率,总需求的变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评述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主张上的差异。

    正确答案: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假设和观点不同,因而在货币政策主张上存在差异。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是:反对凯恩斯的财政政策;反对“斟酌使用”(根据情况变化而制定和执行)的货币政策;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尽力避免国家干预,例如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
    (1)关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争论。凯恩斯主义重视财政政策,它从两个方面论述货币政策无效:一方面是流动性陷阱,另一方面是投资利率弹性。而货币主义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是无效的,尤其是在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更降低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能力。
    (2)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中介目标的选择的争论。凯恩斯主义以利率作为传导中介目标;货币主义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传导中介目标。
    (3)凯恩斯主义采取相机抉择,即政府进行需求管理时根据市场情况和各项调节措施的特点,机动灵活地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使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互搭配。而货币主义采取单一货币规则,以一定的货币存量作为惟一支配因素的货币政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

    正确答案: (1)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是要通过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来调节利率,再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总需求的货币政策。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机制是:,货币量,→,利率,→,总需求, (2)在这种货币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标是利率,利率的变动通过货币量调节来实现,所以调节货币量是手段。调节利率的目的是要调节总需求,所以总需求变动是政策的最终目标。 (3)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的是货币供给量,它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是公开市场活动、改变贴现率和改变准备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判断题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