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为每一工序选择机器和工艺装配,确定工序尺寸和公差,确定切削用量,时间定额和操作工人技术等级。
A、工序能力内容
B、工序具体内容
C、工步具体内容
C、工艺过程卡片
第1题:
在每一工序中确定加工表面的尺寸和位置所依据的基准,称为()。
第2题:
当工序基准,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只需考虑各工序的加工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计算的第二步是()
第3题:
设计工艺规程步骤分别是:()。 ①分析图纸 ②确定毛坯 ③拟定工艺路线 ④确定工艺装备 ⑤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 ⑥确定切削用量和工时定额 ⑦确定加工余量和工序尺寸及公差 ⑧填写工艺文件这些步骤中,对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影响最大的关键步骤是()。
第4题: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与()有关。
第5题:
切削用量的确定根据各个工序的()要求选择,以保证加工质量。
第6题:
确定加工余量时,一般不考虑的因素是()。
第7题:
装配工艺规程需确定()的内容。
第8题:
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按"入体"原则标准来确定。
第9题:
不需要在闭环MRP的工艺路线中说明的是()。
第10题:
按照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在“拟定工艺路线”后, 应该接着()。
第11题:
上工序尺寸公差
本工序尺寸公差
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厚度
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
第12题:
上工序的工序尺寸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上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
第13题:
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与()和()有关。
第14题:
当工序基准,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表面多次加工时,工序尺寸及公差的计算只需考虑各工序的加工余量所能达到的精度,计算的最后一步是()
第15题:
确定压延模工作部分尺寸时,最后一道压延工序凸模和凹模应考虑()。
第16题:
中间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按"入体"原则来确定。
第17题:
制定工艺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第18题:
工序内容设计包括各工序的()和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具。确定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等。
第19题:
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第20题:
最小余量包括()和本工序安装误差。
第21题:
确定最小加工余量依据之一是()
第22题:
加工作业的各项具体技术条件和操作要求
实际加工和装配的工序顺序
各道工序使用的工作中心
各项时间定额和外协工序的时间和费用
第23题:
上一工序尺寸公差
本工序尺寸公差
上一工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缺陷层厚度
上一工序留下的形位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