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模型计算的溶解氧浓度有时会出现负值,是因为在自然界中,有机物降解时的耗氧量不会大于复氧量与水中溶解氧之和。但是在数学模型并未有此限制。
第1题:
反映有机物在水中分解过程中消耗掉溶解氧的量,消耗氧的量越多,说明水质越污染的指标是
A.溶解氧
B.化学耗氧量
C.生化需氧量
D.结合氧
E.复氧量
第2题:
反映有机物在水中分解过程中消耗掉溶解氧的量,消耗氧的量越多,说明水质受污染越严重的指标是
A.溶解氧
B.化学耗氧量
C.生化需氧量
D.结合氧
E.复氧量
第3题:
复氧作用是指
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B.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氧不断地溶解在地面水中的过程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氧不断溶解在地面水中的过程
E.地面水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所含的氧量
第4题:
第5题:
关于自然降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6题:
反映有机物在水中分解过程中消耗掉溶解氧的量,消耗氧的量越多,说明水质受污染越严重的指标是()
第7题:
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为()
第8题:
耗氧量是水中发生化学或生物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所消耗氧化剂或溶解氧的量。间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测定方法不同,分为化学耗氧量和()。
第9题:
是研究河流溶解氧与BOD关系的最早的、最简单的耦合模型
其基本假设为氧化和复氧都是一级反应
可以用于计算河段的最大容许排污量
河流中的溶解氧不只是来源于大气复氧
第10题:
溶解氧含量
化学耗氧量
生化需氧量
复氧量
水中微生物产气量
第11题:
水体被易于氧化的有机物所污染,水中溶解氧下降。
溶解氧对于水生动物的生存有密切关系。
水中溶解氧在3~4mg/L时,鱼类就不能生存。
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与溶解氧饱和百分率相等。
溶解氧在水中有比较大的溶解度。
第12题:
溶解氧含量增加
生化需氧量降低
化学耗氧量降低
溶解氧量降低
有机碳降低
第13题:
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为
A.溶解氧含量
B.化学耗氧量
C.生化需氧量
D.复氧量
E.水中微生物产气量
第14题:
反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含量;含量越低,说明有机物污染越严重的指标是
A.溶解氧
B.化学耗氧量
C.生化需氧量
D.结合氧
E.复氧量
第15题:
水中生化需氧量(BOD)是
A.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
B.水中有机物氧化时消耗的氧量
C.水中有机物分解时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
D.水中有机物在被需氧微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E.水中有机物被强氧化剂氧化所消耗的氧量
第16题:
第17题:
下列有关溶解氧的说法正确的有()
第18题:
热力除氧主要是应用()的原理除氧。
第19题:
CDA是表示水中有机物污染程度常用指标之一,它的含义是()。
第20题:
溶解氧含量增加
生化需氧量降低
化学耗氧量降低
溶解氧量降低
有机碳降低
第21题:
溶解氧
化学耗氧量
生化需氧量
结合氧
总需氧量
第22题:
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的氧不断的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地面水在不同水温条件所含的氧量
第23题:
溶解氧减少,水质好转
出现厌氧状态
溶解氧减少,水质恶化
溶解氧增加,水质恶化
溶解氧增加,水质好转
第24题:
化学需氧量
生物耗氧量
有机耗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