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寒夜》作家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明显的转变。笔调上,作家之前冷静、客观、深刻的剖析,已变为仇恨和猛烈的抨击,客观写实已经化为主观激情。主题和题材方面,青春、理想、革命变成了凡人琐事,通过小人物的平凡生活琐事揭示重大主题。叙述上,情节因素退居极为次要的位置,重点由外部事件转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着力于发掘人心,刻画灵魂。
第1题:
第2题:
明代长篇章回小说的演讲历程():
第3题:
主题学研究的对象,是个别作品中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和主题。
第4题: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及性格特征等。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对()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第5题:
巴金从"浪漫"和"理想"转向平淡、平凡和冷静客观的小说是()。
第6题:
作家的观察和体验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7题:
巴金早期小说创作的风格特点是()
第8题:
巴金早期小说创作的风格特点是()
第9题:
主观倾诉、激情宣泄的抒情风格
在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客观写实中寄托人生理想
塑造理想化、类型化的英雄人物
塑造性格复杂的平凡的小人物
第10题:
主观因素形成的
客观因素形成的
主观和客观因素形成的
第11题:
作家主观条件
一定时代精神
主观和客观条件的总合
第12题:
不停留于事件描写,着重刻画不同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性
通过小人物的悲剧反映出社会和时代的悲剧
与《家》的含蓄凝重相比,《寒夜》显得热情澎湃
《家》主要写青年的爱情与反抗,《寒夜》主要写中年的情思与坎坷
第13题:
马克思、恩格斯反对“席勒式",主张“莎士比亚化”,从创作来讲,主要是要求()。
第14题:
主题学研究是从某一()入手,打破时空界限,融会各民族文化,找出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在不同民族作家笔下的不同表现。
第15题:
关于《寒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第16题:
将广告表现重点从汉语文字()、民间()题材等“()”转变为注重()的发掘与整合,是中国广告也在广告表现观念上的重大转变。
第17题:
形成风格的因素是()
第18题:
京派作家虽然没有共同的纲领和宣言,却在创作上形成了共同的特征。请从题材、风格和文体三方面简要说明。
第19题:
作家的风格由他主观()
第20题:
风格指的是()。
第21题:
第22题:
作家的作风、气度及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创作个性
娴熟的技巧和优美的修辞
深刻的主题和生动的形象
第23题:
主观倾诉、激情宣泄的抒情风格
在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客观写实中寄托人生理想
塑造理想化、类型化的英雄人物
塑造性格复杂的平凡的小人物
表现社会革命的题材较多
第24题:
《家》
《寒夜》
《灭亡》
《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