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中溶液凝固点降低公式在什么条件下才适用?
第1题:
第2题:
为什么测定溶质分子量时常用溶液凝固点法?
第3题:
在纯溶剂中加入一些溶质形成溶液后,制成的稀溶液会出现以下()性质。
第4题:
在相同条件下,同种物质的溶点和凝固点()。
第5题:
当蒸气压下降时,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第6题:
回答下列几个实验问题。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检测酒精时用()色的()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变成()色。CO2可使()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第7题:
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凝固点降低,沸点上升都与()有关。
第8题:
涉及稀溶液依数性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第9题:
人的血浆可视为稀溶液。其凝固点为-0.56℃。已知水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Kf为1.86,则37℃时血浆的渗透压为()。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摩尔分数
质量摩尔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分数
第13题:
A、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B、溶质的摩尔分数
C、溶剂的摩尔分数
D、溶质的体积摩尔浓度
第14题:
凝固点降低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5题:
醋酸水溶液的凝固点比同浓度的NaCl水溶液的凝固点高。
第16题:
凝固点降低实验中,空气套管的作用是防止溶液出现过冷现象,如出现过冷则实验应重做。
第17题:
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降低分馏塔压力,柴油凝固点下降。
第18题:
简述谢才公式适用条件。
第19题:
下列关于稀溶液的通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第20题:
VB1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但易吸水;在水溶液中VB1易被空气氧化而失效,遇光或Cu、Fe、Mn等金属离子均可加速氧化;在NaOH溶液中,VB1的噻唑环易分解开环。因此VB1溶液、NaOH溶液在反应前必须用冰水充分冷却,否则VB1会分解,这是本实验成败的关键。
第21题:
稀溶液凝固点下降公式要求();而沸点上升公式则要求()。
第22题:
较浓的溶液
各种浓度溶液
较稀的溶液
10%浓度的溶液
5%~10%浓度溶液
第23题:
第24题:
对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