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级经济区的对外开放与“经济财富”的关系是什么?
第1题: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第2题:
为什么说我国条件下省级行政——经济区的形成有着历史的必然性?
原因有:
①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使政府成为经济行为的主体。
②由于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的平均空间规模已相当于世界上的中等国家,很容易拥有成为经济区域所必须的人口数量(作为市场因素)、自然资源(作为基本供给因素)等条件,所以为省级政府发挥其经济管理职能提供了地理空间。这也就为省级行政区形成相应的省级经济区域奠定了基础。
③省级区域的政府自然要有一个行政中心。它们为区域提供了经济核心地,而经济核心地是经济区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构造标志。
④出于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出于经济核心地本身对外作用的需要,交通通讯网络在我国各省级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发展。网络的形成或出现又为经济区域提供了另一个构造标志。
第3题:
计划经济体制与我国省级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
中央计划经济首先是按部门的管理,即“条条管理”,通过国家计划、中央财政、国家项目、部署企业等手段和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合理分布。但我国是一个大国,地方经济——省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领域。既然我们必须有一个省级行政区系统,省级政府就必然有其经济职能并由此产生了它们的经济利益,所以我国的计划经济长期强调“发挥中央与地方的两个积极性”。尽管在协调这“两个积极性”过程中总是遇到矛盾,不是过分强调了“条条”,就是过分强调了“块块”,但省区经济还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第4题:
第5题: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表述错误的是()
第6题:
我国省级经济区的发展与“经济财富”的关系是什么?
第7题:
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
第8题: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第13题:
为了坚持在对外开放中解决我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
A.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利益的民族性、差异性即国家经济利益的关系
B.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
C.对外开放与利用资本主义、应对资本主义全球战略的关系
D.对外开放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第14题:
我国省级经济区存在的客观依据有哪些?
我国省级经济区存在的客观依据有五方面:
①地域规模与资源供给。
②经济功能。经过建国以来50多年的发展,省级区已形成了基本完整的国民经济部门体系。
③经济管理的功能。通过我国省级政府拥有的财权、经济事权、立法权、人事权,表明它们可以有效地干预或保障区域内资源的配置。
④经济核心地。各省级行政中心经过多年着意发展,已成为省区的经济中心,是经济功能指标和省级经济管理功能的高度集中。有些省份出现了双核心和多核心,是核心地的发展,而不是依此否认主核心的存在。
⑤网络与经济流。
第15题:
当前我国省级经济区存在着哪些弊端?
当前我国省级经济区存在的弊端有三个:
一是“诸侯经济”的倾向。
二是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构成行政障碍。
三是干扰国民经济网络的形成和合理的资源流动。
第16题:
第17题:
为什么说省级经济区的地理边界将会趋于模糊?
第18题:
我国九个I级城市经济区是:沈阳经济区、京津经济区、西安经济区、上海经济区、武汉经济区、重庆经济区、广州经济区、乌鲁木齐经济区、()。
第19题:
第20题:
第21题:
第22题:
第23题: